1964年今日世界出版社的湯姆歷險記, 署名蔡洛生譯,是思果所譯 |
香港著名譯者蔡濯堂(1918-2004),最為人所知的筆名是思果,有時也用蔡思果。他的譯作很多,但1964 年的「湯姆歷險記」(今日世界)卻用了一個筆名「蔡洛生」,頗為特別。其實,這是因為他這本作品不是自己從頭譯的,而是參考了「洛生」的「頑童奇遇記」(1952年新加坡南洋商報出版),我猜思果為了表示負責,他其實也改得不少,所以就兩個名字並用,出現了「蔡+洛生」這個奇特的筆名。
但「洛生」又是誰?筆名洛生的有劉吶鷗(1905-1940),但遍查資料,他並沒有翻譯此書的紀錄,應該不是他。既然查不到,有沒有可能是匿名呢?仔細看看,居然發現新加坡的洛生譯本,很可能是根據上海開明書店月祺的「湯姆莎耶」(1932)再改的。
其中一個線索是“jimson weeds”一詞的翻譯。湯姆姨媽家院子裡有番茄和jimson weeds,月祺和洛生都翻譯成「毒茄草」,蔡洛生翻譯成「茄科毒草」。其他譯者是如何處理的呢?周世雄(啟明,1939)和章鐸聲(光明,1940)都簡單譯成「毒草」;姚一葦(正中,1953)翻譯成「喇叭花」,尹讓徹(文源,1964)翻譯成「曼陀花」。其實jimson weeds就是曼陀羅花,有毒,可入藥,花形如喇叭。但翻譯成「毒草」或「毒茄草」頗為奇怪,又和蕃茄種在一起,更是詭異。思果改成「茄科毒草」嚴格來說不算錯,因為曼陀羅花的確是茄科,也有毒,但花園裡種毒草還是怪怪的,不如姚一葦的喇叭花和尹讓徹的曼陀花。其實很多花園常見花卉都有毒,杜鵑花也有毒,但寫景時並不會強調其毒性。曼陀羅花當然不是喇叭花,但花型也像喇叭,寫「滿園番茄和喇叭花」總是比「滿園番茄和毒茄草」像正常的花園。
這樣一本小說,當然不能單憑一個詞彙判定誰參考誰的。但洛生和月祺的譯本的確相似處頗多,包括作者序的譯文。蔡洛生的譯本又和洛生譯本有不少相似處,而且也可以解釋何以思果會署名「蔡洛生」。不過我想他可能不知道這個「洛生」也是個假名吧,真正的譯者是月祺。
月祺本名胡伯懇(1900-1968),浙江上虞人。是胡愈之和胡仲持的弟弟,三人皆有譯作。尹讓徹是江蘇鎮江人,記者尹乃菁的堂叔,1949隨政府來台。
1952年新加坡南洋商報出版的「頑童奇遇記」, 署名「洛生」譯 |
1932年上海開明的湯姆莎耶,譯者為月祺 |
1984年台灣好時年出版社的「湯姆歷險記」, 為蔡洛生譯本。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