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舊書店看到一本《紅樓夢人物論》,1979年天華出版公司版,著者署名「魯太愚」。書裡論襲人、晴雯、探春甚至到小紅、司棋都非常精彩,我看得津津有味,一會兒就看完了,回頭想看看這位「魯太愚」是誰。這本書有前記,是天華的主編陳慧劍先生寫的。陳慧劍居士在前記中說他少年失學,熟讀紅樓,如今(1979年)垂老時,幸得紅樓三書,一併出版,即王國維的《紅樓夢評傳》、魯太愚的《紅樓夢人物論》和劉國香的《紅樓夢與禪》。並說「王國維先生...遍歷士林,魯太愚與劉國香先生則隱於市者,頗少人知:」但三書都別有天地云云。
王國維鼎鼎大名就不用說了,劉國香居士(1926-2015)經歷和陳慧劍先生有點像,都是以軍職來台的外省人,後來皈依佛教。但「魯太愚」查來查去都只找到《紅樓夢人物論》的各種版本。就年代和天華出版社來看,我想或許是大陸作者吧。以書名查,新興書局在1966年就有此書了,只是當時作者署名「松菁」,內文完全一樣。看到新興書局,大陸作者的可能性就更高了。再查下去,原來作者是王昆侖(1902-1985),《紅樓夢人物論》是他在抗戰期間以筆名「太愚」逐篇發表在太太曹孟君主編的《現代婦女》上,1948年在上海結集出版。新興書局出了一堆陸版書,「松菁」當然是個假名。但「魯太愚」就不完全是假名了,王昆侖字魯瞻,所以這是一個有誠意的假名,表示主編知道作者是誰,只是1979年王昆侖還是政協副主席,算是「匪幹」,依戒嚴法當然是不能出現他的名字,所以天華版編了一個「魯太愚」的名字,又說此作者大隱於市,事實上不但沒有隱於市,還是對岸鼎鼎大名的紅學家。
其實在1982年,里仁出版社版就已經註明作者是「王昆侖」(太愚、松青),不過徐少知在出版前言中誤以為作者的女兒王金陵是兒子,又誤以為松青是其別名,殊不知只是新興書局幫人家取的假名,而且是松「菁」。聽說周夢蝶先生也甚愛此書,曾在自己的報攤賣過署名「松菁」的新興版。
1982年里仁版,署名王昆侖(太愚、松青) |
解嚴之後,1994年地球出版社的版本在版權頁註明「本書由作者女兒王金陵女士授權出版」。但署名「魯太愚」的《紅樓夢人物論》在台灣繼續出版,直到2000年的台南大孚版依然用「魯太愚」這個假名。更驚人的是,我發現在一些近年的中文系碩士論文,參考文獻裡還真的以為有「魯太愚」這位作者;甚至連一些老師的教學大綱都還用天華出版社的「魯太愚」《紅樓夢人物論》。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又,此書有兩種版本,新興、天華版的是1948年的舊版,後來作者在1962年修訂過一次。1983年北京三聯書店重出修訂版,1994年地球出版社獲得王金陵女士授權的就是這個新版。但2010年岳麓書社又決定依照1948年的舊版重出。兩版差異不小,每一章的用詞、段落順序都多有更動,大概新版更強調封建統治階級的崩潰吧!
看來,台灣在戒嚴期間用大陸書籍的問題,根本就是房間裡的大象。只是2000年以後的研究生還繼續誤用假名,問題就有點嚴重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