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2年台北黎明文化出版,署名"胡怡",實為1942年徐仲年所譯(上海:正風) |
什麼叫做鵓鴿?沒聽過這個詞兒。查了一下,原來就是鴿子,難怪黎明文化版的封面有隻鴿子。北京還有鵓鴿胡同,但台灣好像沒有鵓鴿這個說法。這是說主角是一位鴿子似的姑娘嗎?溫柔純潔的小姐嗎?愛情故事嗎?那就錯的厲害了。現在這本書譯作
《科西嘉的復仇》,與鴿子一點關係也沒有。原文書名就是女主角的名字Colomba,譯者徐仲年說這個字意譯就是「鵓鴿」,作為書名「以求醒目」;但還好他在小說內文都用音譯「珂倫琶」,免得讀者一直看到「鵓鴿說」,「鵓鴿掏出槍來」,「鵓鴿搖搖頭」,也未免太奇怪了。(忽然想到曾有英文讀者抱怨大觀園裡動物太多,又有Manderin Duck鴛鴦,又有Cuckoo紫鵑,又有Goose雪雁...)
但問題是這位女主角根本是俠女一類,這書名也未免太誤導人了。徐仲年自己說,女主角的沉著、意志、鎮靜,簡直是王熙鳳;但後半的天真嫵媚,又變成史湘雲了。(徐仲年喜歡比附,他在翻譯《阿篤兒夫》(Adolphe)時也把男主角比做賈寶玉。)如果是林紓來取書名,大概就是《義國俠女復仇錄》之類的吧。
譯者徐仲年(1904-1981)是黨國大老吳稚暉的外孫,里昂大學文學博士,後來在南京大學當教授。因為與國民黨的關係,文革時被劃為右派,大概也吃了不少苦頭。他翻譯的
《鵓鴿姑娘》和《阿篤兒夫》都在台灣被冒名出版不只一次,至今沒有還他公道,也是夠苦了。好端端的大學教授,在台灣都變成名不見經傳的奇怪名字,像是「胡怡」、「儲寧」、「白雲」(阿篤兒夫),令人同情。
|
1971年正文的鵓鴿姑娘,署名儲寧,也是徐仲年作品 |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