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者: Wesley Holzer |
我小學的圖書館裡有一整套正文出版社的「高水準的讀物」,薄薄的,開本不大,常見的封面就是上圖那種直條紋的單色封面。我從小就是那種每天往圖書館鑽的小孩,四年級的時候已經把圖書館裡東方出版社為兒童改寫的世界文學、亞森羅蘋、福爾摩斯、名人傳記等都差不多看完了,有的書還借到第三次。所以圖書館館員老師有一天就跟我說,那妳要不要開始看玻璃櫃裡那套「高水準的讀物」?因為我們小學是有中學部的,所以那套書應該是給中學生看的。我覺得老師很看重我,心裡十分得意,於是就慎重地挑了一本《紅字》。這當然是很不幸的選擇,字又小,翻譯的又很奇怪,跟東方出版社的書完全不一樣。我為了面子很努力地啃了幾天,完全沒有頭緒,我想這套書的水準的確是太高了一點,就此沒有再借過高水準的讀物。
現在想起來,當時的老師雖然是出於好意,但她自己可能也沒看過高水準的讀物吧。其實這套書幾乎全是翻印1949年前的大陸舊譯,有些文白夾雜,有些極端直譯,字體非常小,又沒有經過編輯潤飾,難怪在1978年遠景推出世界文學全集之後,這套書就逐漸消失了。我在追蹤正文的這套書時,很多書已經報廢了或失蹤了,倒是香港中文大學收藏不少。輔仁大學有整套叢書,但不外借,要他們本校老師才能提出計畫申請調閱,十分不便。以下是我們到目前為止已查出來源的書目,共63本如下:
正文
|
來源
|
|
1
|
陳雪門(1963)《還鄉記》
|
張榖若(1936)《還鄉》(上海:商務)
|
2
|
黃森章(1965)《歸》
|
張榖若(1936)《還鄉》(上海:商務)
|
3
|
張雄俊(1966)《處女地》
|
巴金(1944) 《處女地》(上海:文化生活)
|
4
|
王守仁(1966)《但丁新生•神曲》
|
王獨清(1934)《但丁新生》(上海:光明)/王維克(1935)《神曲》(上海:商務)
|
5
|
張雄俊(1966)《柏拉圖理想國》
|
吳獻書(1920)《柏拉圖之理想國》(上海:商務)
|
6
|
胡宏述(1966)《柏拉圖對話錄》
|
郭斌龢,景昌極(1933) 《柏拉圖五大對話集》(國立編譯館)
|
7
|
胡宏述(1966)《紅字》
|
侍航(1945)《紅字》(重慶:文風)
|
8
|
彭生明(1966)《哈默萊特》
|
周平(1938)《哈夢雷特》(上海:啟明)
|
9
|
彭生明(1966)《馬克白》
|
周莊萍(1938)《馬克卑斯》(上海:啟明)
|
10
|
彭生明(1966)《該撒大將》
|
孫偉佛(1938)《該撒大將》(上海:啟明)
|
11
|
彭生明(1966)《李耳王》
|
曹未風(1946)《李耳王》(上海:文化合作)
|
12
|
彭生明(1966)《安東尼與枯婁葩》
|
曹未風(1946)《安東尼與枯婁葩》(上海:文化合作)
|
13
|
彭生明(1966)《羅密歐與幽麗葉》
|
曹禺(1945) 《羅密歐與幽麗葉》(上海:文化合作)
|
14
|
林作業(1966)《毛姆三部曲》
|
郁靈夫人(1954) 《毛罕三部曲》(香港:天風)
|
15
|
陳永麟(1966)《青春之泉》
|
惟為(1954) 《人面石:霍桑小說選》(香港:今日世界)
|
16
|
卓儒(1966)《葛萊齊拉》
|
陸蠡(1936) 《葛萊齊拉》(上海:文化生活)
|
17
|
(未署名)(1966)《孤雁淚》
|
鍾憲民(1929)《孤雁淚》(上海:北新)
|
18
|
傅士明(1966)《沉思集》
|
關琪桐(1935)《沉思集》(上海:商務)
|
19
|
葉欽伯(1967)《小東西》
|
李劼人(1923)《小東西》(上海:中華)
|
20
|
哥倫(1967)《羅曼羅蘭傳》
|
沈鍊之(1947)《羅曼羅蘭傳》(上海:文化生活)
|
21
|
張雄俊(1967)《羅亭》
|
陸蠡(1936)《羅亭》(上海:文化生活)
|
22
|
陳明亮(1968)《阿道爾夫》
|
卞之琳(1948)《阿道爾夫》(上海:文化生活)
|
23
|
陳明亮(1968)《無名島》
|
李林(1946) 《無名島》(上海:文化生活)
|
24
|
林峰(1968)《父與子》
|
巴金(1943)《父與子》(上海:文化生活)
|
25
|
李烈文(1968)《綠門愁》
|
白禾(1944)《七重天》(上海:文摘)
|
26
|
胡宏述(1968)《地球末日記》
|
周煦良(1947)《地球末日記》(上海:龍門聯合)
|
27
|
(未署名)(1968)《擬情書》
|
茅盾(1936)《擬情書》(上海:生活書店)
|
28
|
陳琳(1968)《愛的灰燼》
|
索夫(1945)《愛情的火焰》(重慶:國際文化)
|
29
|
哥倫(1968)《葛蘭德歐琴妮》
|
高名凱(1946)《葛蘭德歐琴妮》(上海:海燕)
|
30
|
張順天(1968)《曼儂》
|
婁紹蓮(1947)《曼儂》(上海:正風)
|
31
|
葉博增(1968)《培根論文集》
|
張蔭桐(1944)《培根道德哲學論文集》(重慶:中國文化服務社)
|
32
|
胡宏述(1968)《蒙田散文集》
|
梁宗岱(1935)《蒙田試筆》(上海:世界文庫)
|
33
|
未署名(1968)《開墾的人》
|
湯新湄(1953)《開墾的人》(香港:人人)
|
34
|
俞樹清(1968)《蕭伯納書信》
|
黃嘉德(1938)《蕭伯納情書》(上海:西風社)
|
35
|
彭思術(1969)《酒店》
|
沈起予(1936)《酒場》(上海:中華)
|
36
|
李繼霖(1969)《增達的囚人》
|
季雲(1948)《增達的囚人》(上海:文化生活)
|
37
|
傅士明(1969)《西線無戰事》
|
錢公俠(1936)《西線無戰事》(上海:啟明)
|
38
|
東風人(1969)《給未婚妻的一札信》
|
顧維雄(1935)《囂俄的情書》(上海:商務)
|
39
|
陳新知(1970)《單身漢的家事》
|
高名凱(1947)《單身漢的家事》(上海:海燕)
|
40
|
陳新知(1970)《地區的才女》
|
高名凱(1949)《地區的才女》(上海:海燕)
|
41
|
凡谷(1970)《煙》
|
陸蠡(1940)《煙》(上海:文化生活)
|
42
|
儲寧(1970)《托爾斯泰的一生》
|
傅雷(1935)《托爾斯泰傳》(上海:商務)
|
43
|
陵夷(1970)《海國男兒》
|
適夷(1947)《海國男兒》(上海:建文)
|
44
|
儲峰(1970)《不幸的少女》
|
趙蔚青(1945)《不幸的少女》(重慶:文化生活)
|
45
|
孫主民(1971)《費利沙海灘》
|
伍光建(1934)《費利沙海灘》(上海:商務)
|
46
|
儲寧(1971)《鵓鴿姑娘》
|
徐仲年(1942) 《鵓鴿姑娘》(上海:正風)
|
47
|
葉天士(1971)《暴君焚城記》
|
徐炳昶,喬曾劬(1921)《你往何處去》(上海:商務)
|
48
|
胡適宏(1971)《永恆的琥珀》
|
傅東華(1948)《虎魄》(上海:龍門聯合)
|
49
|
顧隱(1971)《慈母淚》
|
傅東華(1949)《慈母淚》(上海:龍門聯合)
|
50
|
湯心明(1971)《我的安東妮亞》
|
湯新湄(1955)《我的安東妮亞》(香港:天風)
|
51
|
儲海(1971)《愛倫坡故事》
|
焦菊隱(1949) 《愛倫坡故事集》(上海:晨光)
|
52
|
韓正光(1972)《莫洛博士島》
|
李林、黃裳(1948) 《莫洛博士島》(上海:文化生活)
|
53
|
韓正光(1972)《人鼠之間》
|
羅稷南(1949)《鼠與人》(上海:晨光)
|
54
|
卓儒(1972)《高老頭》
|
傅雷(1946)《高老頭》(上海:駱駝)
|
55
|
陳雙鈞(1972)《愛麗思鏡中遊記》
|
楊鎮華(1947)《愛麗思鏡中遊記》(上海:啟明)
|
56
|
劉振文(1973)《湯姆歷險記》
|
伍光建(1934)《妥木瑣耶爾的冒險事》(上海:商務)
|
57
|
李秋南(1973)《簡愛》
|
李霽野(1936)《簡愛自傳》(上海:生活)
|
58
|
胡宏述(1974)《蘇魯支語錄》
|
徐梵澄(1936) 《蘇魯支語錄》(昆明:中華)
|
59
|
(未署名)(1974)《湖濱散記》
|
徐遲(1949)《華爾騰》(上海:晨光)
|
60
|
(未署名)(1975)《老人與海》
|
張愛玲(1954)《老人與海》(香港:中一)
|
61
|
張明賢(1977)《神曲》
|
王維克(1935)《神曲》(上海:商務)
|
62
|
張太希(1978)《老人與海》
|
張愛玲(1954)《老人與海》(香港:中一)
|
63
|
卓懿齡(1978)《咆哮山莊》
|
羅塞(1945)《魂歸離恨天》(重慶:生活)
|
這家出版社幾乎都會署名,發明了不少假譯者名字,有時還會以不同名字重出同一本作品,如張榖若的《還鄉》就出了兩次,一次署名「陳雪門」,一次署名「黃森章」。王維克的《神曲》也出了兩次,一次署名「王守仁」(!),一次署名「張明賢」。張愛玲的《老人與海》則是一次未署名,一次署名「張太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