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人如果要想寫小說,就一定要有錢,還要有一間自己的屋子。」
這是女性主義作家Virginia Woolf 在1929年說的名言。女作家張秀亞在1973年出版了A Room of One's Own的中譯本「自己的屋子」,英文書是沉櫻買給她的,出版者是林海音主持的純文學,三位女作家合作出版女作家先驅作品,傳為美談。台灣的研究一般都宣稱張秀亞是這本書的第一位中譯者。張秀亞的序還感謝了何欣提供作者照片,余光中伉儷幫忙找參考資料,可以看出當時文壇的人際脈絡。
1973年純文學出版的《自己的屋子》 |
但其實1947年,上海文化生活已經出版了王還譯的「一間自己的屋子」。台灣的正文出版社在1976年出過這個譯本,改名「一間自己的房子」,署名「許順德」譯。王還(1915-2012),福州人,清大外文系畢業,語言學家,為名譯者楊周翰的妻子。楊周翰翻譯的「亨利八世」,曾被河洛出版社抄襲,還冠上「朱生豪」的名字,混淆視聽。
1947年巴金主編的文化生活譯叢收錄的《一間自己的屋子》 |
王還譯本相當流暢,如吳爾芙虛構的莎士比亞的妹妹:
她偶爾拿起一本書來,也許是她哥哥的,看一兩頁。但是他的父母來了,叫她去補襪子,去看燉著的菜,不要在這裡瞎翻書卷,白費時候。他們說這話的聲氣一定很嚴厲而又很慈愛,因為他們是有資產的人,知道女人的生活條件是什麼,而且愛他們的女兒。
She picked a book now and then, one of her brother's perhaps, and read a few pages. But then her parents came in and told her to mend the stockings or mind the stew and not to moon over books and papers. They would have spoken sharply but kindly, for they were substantial people who knew the conditions of life for a woman and loved their daughter — indeed, more likely than not she was the apple of her father’s eye.
我很喜歡王還的「瞎翻書卷,白費時候」。當然,張秀亞的譯文也很流暢:
她偶然間會撿到一本書,也許是她哥哥的書,就讀了幾頁。但是這時她的爹媽進來了,要她補襪子,看鍋子煮的東西,不要對著書本同紙筆恍恍惚惚的。他們可能會對她的口氣很嚴又很和藹,因為他們是很實在的人,他們了解女人的生活條件,他們更深愛著這個女兒。
1976年正文出版的《一間自己的房子》,署名「許順德」譯,即王還譯本。 |
有趣的是正文版把「屋子」改為「房子」。張秀亞和王還同輩,兩個人都用「屋子」,意思是指房間,像紅樓夢裡就常說「我屋裡人」。但現在屋子和房子都是指整棟了,不指房間了。張秀亞後來把書名改了,現在通行的版本書名為「自己的房間」。但正文版「一間自己的房子」,就似乎野心越來越大了,到底是兩房還是三房的房子才夠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