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3日 星期一

玄奘也是編輯?

404年左右鳩摩羅什譯本

649年玄奘譯本


        玄奘翻譯的心經,相信很多人都會背。我小時候家中客廳也掛著一幅心經書法,天天看也幾乎會背了。但以今天的眼光來看,玄奘的譯本是否也太像鳩摩羅什的譯本了?尤其從「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以下,幾乎沒什麼改。頂多就是刪了幾句,把「離一切顛倒夢想苦惱」改成「遠離顛倒夢想」之類的。這兩個相差250年的譯本,是怎麼回事?
        其實,宗教經典的翻譯不能以我們現代世俗的眼光來論。英語欽定本聖經(KJV),跟Tyndale版本其實相去不遠,有人估計新約的相似度高達83%。宗教經典的翻譯因為廣大信徒經常使用,甚至背誦,後出經典常常無法取代前經。今天的聖經新譯本很難取代清末的合和本,也是這樣的例子。所以宗教經典的翻譯一般可說是超級穩定,後面譯者都只敢小改,以免信眾反彈。鳩摩羅什和玄奘兩人都翻譯過的經典其實很多,玄奘當年因唐太宗尊為國師而勢力極大,還曾經主張廢講舊經,一切以他的新譯為準。但今天勝出的反而是鳩摩羅什,許多至今仍天天有人唸誦的佛經都是鳩摩羅什的版本,而不是玄奘的版本;唯一的例外就是這部心經,但其中又有九成是什公的翻譯。而且玄奘嫌羅什刪削太多,通常都是比羅什翻得更完整,只有此經例外,居然比羅什譯本還簡潔。也就是說,玄奘唯一銷售量勝過羅什的作品,就是不符合他一貫主張的心經而已。只能說既生玄奘,何生羅什。

     兩人譯本的流通量勝負,最明顯的也許就是《佛說阿彌陀經》。只要不是基督教家庭,台灣法事幾乎必唸此經,有國語版,也有台語版。玄奘譯本名為《稱讚淨土佛攝受經》,但始終不如《佛說阿彌陀經》通行。《佛說阿彌陀經》應該是史上最長銷的中文翻譯作品之一,在一千六百多年之後仍然有無數信眾,每天以不同方言誦念,而且日文、英文的許多譯本也是根據羅什譯本轉譯。想到在一位羌族國主(姚秦是五胡十六國時一個短暫的羌族王朝)的安排資助之下,一位印度與維吾爾族混血的佛教大師(鳩摩羅什是天竺與龜茲混血,與漢人一點關係都沒有),竟留下影響如此深遠的中文翻譯作品,只能說是一整個不可思議。而且由於鳩摩羅什的翻譯一直是佛經主流,每本什譯佛經上面都會出現「姚秦」字樣,這個國祚僅32年的羌族王朝之名就每天都從無數信徒口中唸出,看來還會繼續唸下去很久很久呢。
    「鳩摩羅什」(Kumārajīva)這個名字是音譯,意譯是「童壽」,意思是幼年即具備了高壽者的智慧,天才兒童是也。他中年始學漢語,卻能夠「手持胡本,口宣秦言」,而且能夠判斷助手寫下的中文好壞。他與弟子合作翻譯的經典文采斐然,留下許多名作。他所描述的淨土令人神往:

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池中蓮花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

相信對於我不識字的祖母來說,這樣的淨土的確是她晚年每日以台語誦念時的想像根據,帶給她很大的安慰。但如果我跟她說這是一個高鼻深目的老外翻譯的,她大概會罵我「騙肖吧。即使以中共的算法,硬把維吾爾族也算做中國人,那他至少也是混血,還算半個外國人。鳩摩羅什極注重音樂性(這或許與天竺血統有關,只要看今天的寶萊塢就可以想像一二),強調譯文要音韻協調,易於誦唸;玄奘是漢人,注重的卻是對梵文忠實。所以玄奘的譯文是學術成就,但深入人心的卻總是羅什的翻譯。最後恭錄兩位大師的金剛經結尾,即羅什的六如偈(六個比喻)和玄奘的九如偈(九個比喻);前者好背好記,後者忠實原文,可以一眼看出兩人翻譯風格之差異。 

羅什譯: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玄奘譯:  諸和合所為,如星翳燈幻。露泡夢電雲,應作如是觀

(附註:圖片是拍攝自台大圖書館內所藏的大藏經,鉛筆筆跡非我所畫,謹此聲明。)

7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