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這是一本翻譯的書。但1974年的版本封面上雖有「董顯光博士譯」的字樣,內頁封面卻仍題「顯光先生日記」,而且各家寫的序跋也都當它是日記;只有「編者的話」承認,有遠居美國的讀者發現這本書是一本譯作,而非日記。但編者一再強調,「無論是董博士自作或譯作,皆無增損本書的價值」,卻完全不提原作為何。而且許多網路上的資料,也都還是把它當成董顯光日記來討論,這就引起了我的興趣,決心把這本書的來龍去脈弄清楚。
1976年版本封面,「董顯光博士譯」的字體與「萬年長青」不同 |
董顯光(1887-1971),浙江人,知名報人,曾任中華民國駐美大使。這本書是在他過世之後,同事曾虛白整理他的遺物時,發現了這本「以中文手書的日記」,從民國三十三年一月一日寫到十二月三十一日為止,正好一年,於是加以校閱出版,名為《顯光先生日記--萬年長青》,於1971年出版。三十三年是抗戰勝利前一年,據曾虛白推斷,「顯光兄在三十三年寫的這本日記是他綜合抗戰期中領導國際宣傳艱苦奮鬥寶貴經驗所產生智慧的結晶。」這當然是誤會一場,董顯光從頭到尾也沒有說這是一本日記,只是有標註日期而已。
這件事情是溫英幹教授發現的。1971年夏天,他在美國即已發現這本書不是日記,而是譯作;原作為Kleiser的Inspiration and Ideals: Thoughts for Every Day(1917). 這本書已是公共版權,在網上即可閱讀全文。比對之後,確實就是《萬年長青》一書的原作。從1933年到董顯光先生過世為止,他都沒有拿出這份譯稿出版,究竟是什麼原因? 或許當年有人贈書給他,他就翻譯了這本書,作為自己勉勵修身之用,本無公開出版之意? 還是打算日後有空修潤再出版,卻一直苦無機會? 這原因現在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了。但出版社先把人家譯作誤以為是日記出版,出版後明明已經有人指出錯誤了,又遮遮掩掩不肯大方承認,即使封面改為「譯」,但又不把原文寫出來,也沒提到這位「遠居美國的讀者」究竟是誰,實在是有點說不過去。2009年《宇宙光》雜誌還是把《萬年長青》當成董顯光日記,讓人已在國內的溫英幹教授頗為不滿,特地去函更正。無奈的是,現在搜尋《萬年長青》,大部分的資料都還是當作董顯光日記,自動把「譯」字跳過去不看。可見出版社遮掩策略成功,只要不寫出原作者和原書名,大家就很容易忘記這是一本翻譯作品了。
網路上有1918年版本,可全文閱讀 |
偶然檢視網頁,發現賴慈雲上文,說明董顯光翻譯萬年長青的原作是英文著作。的確出版社長年以來都不肯承認,也沒有給發現者的我一個credit,我覺得很不誠實,完全違背了萬年長青內容的意涵--誠實正直。謝謝賴女士再次找到真相。溫英幹,台灣花蓮國立東華大學經濟系及財金系榮譽教授。部落格www.ykwen.blogspot.com. 轉載我在宇宙光的投書--http://ykwen.blogspot.com/2009/11/blog-post_06.html。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