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能因為看了幾場西部電影便想要找人打架,或者是看了幾本武俠小說便想出家去學作仙人。那些太保學生就是這樣兒產生的。......如果少年朋友們能注意到這一點,那麼你們就可以得到讀這本書的好處了。」
這說的是哪本書呢?原來就是唐吉訶德。1957年新生出版社的《唐吉訶德》,譯者陳宗顯,當時是福星國小的老師,這段序言果然很像老師會說的話。
陳宗顯老師出生於1931年,屬於日文比中文好的一代,這本當然是從日文轉譯的。最近找到源頭,出自1954年創元社世界少年少女文學全集的南歐編。這本書收錄了《義大利童話集》、《西班牙童話集》及《唐吉訶德》三部作品,後兩部作品的譯者都是西班牙語教授及譯者會田由(1903-1971),顯然是從西班牙文直譯的。
創元社世界少年少女文學全集《南歐編》 |
西班牙文譯者 會田由(1903-1971) |
新生出版社譯本的封面非常可愛,是從仰角看騎在馬背上的唐吉訶德,不可一世的樣子和無辜的馬形成非常有趣的對比。原圖是創元社的口繪,更為完整,還有馬鐙上的鞋底和劍。可惜創元社這張沒有註明繪者是誰。
創元社的口繪(彩圖) |
《唐吉訶德》原文很長,會田由把第一部縮寫成二十章,第二部縮寫成十四章;陳宗顯則是不分部,直接從第一章到三十四章。日譯本和中文本的插圖都是採用法國畫家多雷(Gustave Dore)的。中文本的詞彙明顯根據日譯本,如「鄉士」(鄉士)、「遍歷之騎士」(遍歷の騎士)、「十字路的冒險」(十字路の冒險)、「憂愁臉兒的騎士」(うれい顏の騎士)、「徒刑船」(徒刑船)、「和尚」(和尚さん)、「銀月騎士」(銀月の騎士)等。比較奇怪的是扮演銀月騎士的學生,日文用「得業士」稱呼,似乎比較像某種職業學校畢業的學位,但中文都用「留學生」來翻譯。
左:新生版,右:創元社版 同樣採用多雷的插畫 |
這個改寫本的日譯本有兩百多頁,中文本只有一百頁左右,內容刪減頗多,不過首尾完整,中文流暢自然,相當好讀。這是陳宗顯老師的第一本譯作,之後沒多久他就創辦了國語書店,和幾位小學老師一起做起日譯中的童書翻譯事業了。
1960年台灣出現另外兩本唐吉訶德的童書,都是抄中國大陸名譯者陳伯吹1956年的譯本(Wiki上面說陳伯吹譯本是1981年出版的,此說有誤,台灣1960年就抄過了)。陳伯吹的譯本是根據薩克萊的英文縮寫本翻譯的。我幾年前寫過一篇,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