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姆姊弟的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現在讀者看的多半是蕭乾1950年代的譯本,包括志文署名陳文瑞的那本《莎士比亞的故事》(1975),其實也是蕭乾的(請見四月十二日網誌)。但在蕭乾譯本出現之前,台灣的主流版本是啟明的《莎氏樂府本事》。
《莎氏樂府本事》是個很有趣的書名,也是通行的書名,1949年以前有好幾個譯本都用這個書名。樂府是把莎劇比擬為戲曲,本事就是戲曲的故事梗概。小時候電影院還用這個稱呼,會印一種薄薄單張的「電影本事」,就是敘述劇情。1973年東海的版本書名變成《莎士樂府本事》倒是比較奇怪,「莎氏」是稱莎士比亞,但應該不能簡稱「莎士」吧。但後來陸續也還有幾個版本用「莎士」而非「莎氏」。
上海啟明版本是1933年初版,封面和版權頁都載明楊鎮華譯,但在楊鎮華的序文中,卻說這二十篇故事中,他只譯了七篇,其他十三篇是張由紀所譯(台灣諸版本都沒有收錄此序,香港中文大學所藏的上海版才有)。當時劇名並未固定,看來十分有趣,如第一篇〈澎湃的風潮〉,就是〈暴風雨〉了。還有〈李爺王〉(強調李爾王很老嗎?)、〈露迷欲和主麗特〉(好像對羅密歐有點批評?為慾望所迷?)、〈丹麥的太子--漢樓氏〉等,都和今名不同。我最喜歡〈伍守樂將軍〉,覺得這個名字比奧賽羅文明些,聽起來更有大將軍的氣勢。這個譯本不但書名典雅,裡面的四字成語和中文用語也很多,如「戶限為穿」、「才子佳人」、「月老」、連「且聽下回分解」都出來了,讀來饒有趣味。
上海啟明版是只有中文直排的,但不知為何台灣啟明版改成英漢對照版本橫排,所以書名配合英文,從左到右。綜合和東海兩版都和上海啟明版一樣只有中文直排,所以書名按照當時習慣,都是由右到左。
1973台南東海出版社版本,署名葉娟雯譯,實為啟明楊鎮華版本(1933) |
1955年啟明版,未署名,實為楊鎮華譯本(1933) |
1972台南綜合出版社版本,署名施國鈞譯,即啟明楊鎮華版(1933)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