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瀏覽國家圖書館書目時,見到一筆《丹麥童話集》,譯者竟是林語堂。真的假的?立刻上網借閱。沒想到剛借了書就下起傾盆大雨來,但林語堂到底有沒有譯過安徒生,到底是一段不為人知的佳話,還是一場騙局,不解決實在心裡難受,只好冒雨出門。
|
1954年香港百樂書店出版的《丹麥童話集》 |
|
版權頁譯者署名「林語堂」,原著者署名「安徒生」 |
這本《丹麥童話集》是香港百樂書店出的,1954年出版,收十五則童話,書前有「譯者小序」,明明白白署名「林語堂」。版權頁也清楚署名「林語堂」,而且作者還署名「安徒生」。字體排版清晰美觀,但這篇譯者小序,一看就不是林語堂的手筆:
「丹麥不僅在農業方面被人稱讚,就是在教育方面說來,也是一個很進步的國家。牠們國內,幾乎沒有一個人不識字。---和我國有五千年的文化,時常自誇開化最早的,全國不識字的人竟佔百分之八十以上,真是無可比擬了。.....我並不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連連地說了許多話,要把丹麥和我國相比,這不過我一時想起,就此寫下了。」
|
譯者小序也署名林語堂 |
也不是說這段中文有問題,但太老實平常了,完全不是林語堂那一筆風流瀟灑、嬉笑怒罵的手筆。所以我覺得這不是林語堂的。回家上網搜尋一番,果然這本是許達年翻譯的《丹麥童話集》,跟林語堂一點關係也沒有。
|
號稱林語堂譯本的首頁 |
|
許達年譯本首頁,與「林語堂譯本」完全一樣 |
|
1934年上海中華書局出版的《丹麥童話集》封面 |
許達年的《丹麥童話集》,1934年上海中華書局出版,由大戶喜一郎的日譯本轉譯。這篇「譯者小序」也是許達年寫的,文末署「達年 二二、十二、二」,是1933年年底寫的。
|
中華書局版的譯者小序,署「達年」 |
這個版本在台灣還有一個「呂津惠」版,1957年新陸書局出版,書名改為《世界童話集》,但「譯者小序」照錄,所以雖名為世界童話,序裡卻都在講丹麥,頗不合常情。只是原來名為《丹麥童話集》,也沒說就是安徒生寫的,港版卻直接把原著作者掛上安徒生,台版比較收斂,作者寫「安徒生等」。也不知這十五篇裡面,有沒有安徒生的作品。
|
以假名「呂津惠」發行的《世界童話集》 |
|
譯者小序照錄,但沒有署名 |
|
新陸版版權頁,原著者署「安徒生等」 |
|
新陸版的首頁,內文與上述兩本相同 |
結論:林語堂真的沒有翻譯安徒生。
又,許達年的譯本是根據大戶喜一郎的《デンマルク童話集》轉譯的,我查了日本國會圖書館,發現這本是昭和四年(1929)金蘭社出版的「世界童話叢書」第14編,收十五則童話,包括「金色の羽根」、「牛の角は四本!」⋯⋯「沼の大男」,許達年的譯本完全按照大戶喜一郎的順序,也同樣收十五則童話。
許達年現有資料都寫生平不詳,只知編過中華書局的「小朋友」雜誌。但我意外在戰後政治案件及受難者資料庫看到許達年的名字:浙江嘉興人,而且職位是啟明書局台灣分局經理,看來頗有可能是他。許達年經理因為數次攜帶美金到香港,違反國家總動員法(看來本來是想指控他資匪,但查無證據),被判刑八年。有了這條線索,我又在《台灣百年圖書出版年表(1912-2010)》看到1947年七月,中華書局台灣分局成立,負責人就是許達年。這就更確定了:許達年戰後來台灣了,一開始是在中華書局的台灣分局工作,後來轉任台灣啟明書局經理時被判刑八年,也可以解釋為何中國大陸的資料都找不到這個人。不過許多政治犯出獄後繼續活躍文壇,許達年卻從此消聲匿跡,不知所終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