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31日 星期三

清朝的辛巴達


《航海述奇》這本書我找了很久,之前一直沒有找到。這本書跟另一本晚清的書同名:外交家張德彞也寫過《航海述奇》,網上大部分的資料都是張德彞的,一直找不到錢鍇這本。我在2020年發表〈擔了虛名的蘭氏:天方夜譚轉譯底本考(1900-1949)〉那篇論文時,只能在註腳寫:「此書未見,可能是譯自Scott本」。



既然找不到書,為何知道有這本書呢?那是因為顧燮光在1904年的《譯書經眼錄》裡有提到此書:「阿臘伯原本,英穀德譯,錢鍇重譯。...。是書凡八章,記黑廬臘希時代排倍特航海家新倍特七次航海遇險各事,事蹟離奇,譯筆雅馴,足可當述異記讀也。」穀德」可能是Jonathan Scott,所以也是從Galland法譯本轉譯。譯者是錢鍇,因為係轉譯,所以寫「重譯」,表示譯者並非從阿拉伯文直譯。最近因為新得了幾種天方夜譚版本,重新上網搜尋一輪,居然找到了!仔細一看來源,原來是2023年有人捐出掃描檔案,所以線上也可以看到了。



看起來顧燮光也沒把書抄好,明明是「英國史穀德譯」,漏了一個「史」字。內文36頁,就是辛巴達七次出海的故事。對照Scott英譯本的“The Story of Sinbad the voyager",看來是個相當忠實的譯本:
In the reign of the same caliph Haroun al Rusheed, whom I have already mentioned, there lived at Bagdad a poor porter called Hindbad. One day, when the weather was excessively hot, he was employed to carry a heavy burden from one end of the town to the other. Being much fatigued, and having still a great way to go, he came into a street where a refreshing breeze blew on his face, and the pavement was sprinkled with rose-water. As he could not desire a better place to rest and recruit himself, he took off his load and sat upon it, near a large mansion.
當黑廬臘希時代。排倍特之地。有肩夫歆倍特者。素窮困。一日天氣甚暖。負擔(??),路遙未得達。憊甚。經一處。見路人洒道。點埃不驚。徐覺柔風拂面。歆倍特流連其地之風景。心甚暢悅。即釋擔憩道左。仰首見有巨宅一所。

負擔下面有兩個字被「北京圖書館藏」的書擋到了,掃描檔看不出來是什麼字,可能要去北京看才知道了。「黑廬臘希」就是Haroun al Rusheed,是當時哈里發的名字;「排倍特」就是巴格達;「歆倍特」就是辛巴達了。不過這個故事,窮腳夫叫做Hinbad,航海致富的探險家叫Sinbad,兩人名字應該是同音,也有的譯本就寫做「兩個辛巴達」。《航海述奇》很聰明地把腳夫叫做「歆倍特」,探險家叫做「新倍特」,同音不同字,既能分辨,又能保留原作一點點的差異。這故事是說腳夫在有錢人家門口抱怨命運不公,有錢人(辛巴達)就請他進去坐,聽他講自己出生入死的出海探險故事。故事連講了好幾天,最後腳夫承認主人這麼勇敢搏命,理應得財富如此云云。



這本書是光緒29年(1903)發行,不知為何在日本印刷。當時其他的天方夜譚故事都還只是在報刊連載,所以這本是最早的單行本。曾有中國的文章說這本或許是從日文轉譯,但我找了日本的譯本,都晚於此書,所以應該是從英文翻譯的。

雖然寫論文時沒看到這本,但還好結論還是一樣:這本也還是從Galland法譯本傳下來的一脈,蘭氏(Edward Lane) 仍是擔了虛名,到現在也沒有看到哪一本是從他的譯本轉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