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30日 星期五

朵貝楊笙的嚕嚕米

芬蘭作家朵貝・楊笙(1914-2001)筆下白肥可愛的嚕嚕米家族,現在已經全球都認識了,即使沒看過書或卡通,也見過這個可愛的類河馬生物。但台灣是什麼時候引進嚕嚕米的呢?我目前見到最早的中文譯本,是1978年大眾書局出版的《牟米谷的大騷動》,譯者是黃頭生。大眾書局位於高雄,大部分的書都是從日文翻譯的,這本也不例外,是從偕成社1965年的《ムーミン谷は大さわぎ》轉譯的,譯者是矢崎源九郎。原作是Farlig Midsommar(1954),英譯書名為為Moominsummer Madness。從書名和封面都可以看出中譯本跟日譯本比較接近。

1978年大眾出版社版本封面

1965年偕成社版封面

1954芬蘭原文版封面

中文版地圖


日文版地圖

作為第一個譯本,自然很多用語和現在不同。如「牟米谷」、「牟米媽媽」、「牟米杜洛」等。中文現在譯為「嚕嚕米」是電視台的發明,與原音有些差距,出版社還是用「姆米」、「慕敏」之類的,香港有電視台譯為「小肥肥一族」。大眾版把作者譯為「杜芭・雅遜」(現在一般譯為朵貝·楊笙),發音與原文蠻相近的,畢竟矢崎源九郎就是北歐翻譯專家,把作者譯為トーベ ・ヤンソン,不然Tove Jansson可能就走音為「多福・詹生」之類了。

台灣早年的北歐兒童文學大多透過日文譯本轉譯。瑞典國寶作家林格倫的名作《長襪皮皮》,最早在台灣的譯本由作家嶺月翻譯,也是轉譯自日文譯本。台灣早年流行的兒童文學,許多都是窮小孩的勵志故事,像是苦兒流浪記、孤女努力記、萬里尋母、阿爾卑斯山的少女等等,或是世界名作的改寫,像是基度山恩仇記、茶花女、孤星淚之類的。二十世紀北歐這些
充滿想像力的創作則與前兩類作品大異其趣。不過,不管是哪一類兒童文學作品,其實大多都是透過日本譯者的引介才得以進入台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