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5日 星期三

「學友」也靠講談社

前陣子在舊書店看到一本1954年的《學友》雜誌,好奇拿來翻翻,結果看到「基度山伯爵」的插圖,立刻買下回家比對:果然我沒記錯,這張圖出自講談社的《嚴窟王》。比對了文字段落,確認文字也是譯自這本野村愛正翻譯的《嚴窟王》。

民國四十三年二月出版的「學友」


連載中的「基督山伯爵」

這篇「基度山伯爵」是連載的,這期(第七期)刊了兩章,即第九章「一個遭難船的水手」和第十章「基度山島」,譯自這本《嚴窟王》的第九章「難破船の乘組員」和「モンテ.クリスト島」。故事敘述主角鄧特斯偽裝屍體被裝在麻袋裡扔進海中之後,在暴風雨中被一艘走私船救起,假稱自己是沈船的船員,在船上工作了幾個月,然後在基度山島假裝受傷,支開夥伴去挖寶。

學友內文譯自1950年講談社出版的《巖窟王》,野村愛正翻譯

剛上船的時候,船員看他長髮披肩又一絲不掛,問起緣故。鄧特斯說「我曾到諾特爾大姆神廟(是巴黎的一個著名的廟宇)去許過願,決意十年不剃頭髮和鬍子,今天正是滿願的日子,」...這是什麼奇怪的廟?對了一下日文版,原來是ノートルダム(Notre Dame),巴黎聖母院是也。

鄧特斯剛被救上船的情景
講談社版本的插圖,線條分明

1954年的《學友》並沒有逐字注音,只在難字旁邊注音,跟早期的《東方少年》一樣。有些詞彙流露出日本味,像是「遭難船」(沈船?遇難的船?)、「加緊了速力」(加快速度?)、「海賊」(海盜?),也混入了台語詞「還不轉回來」(還不回來?),有一種混搭的趣味。

鄧特斯挖到寶藏

講談社版插圖

不少研究者都知道《東方少年》和《學友》這兩本1950年代的民間兒童雜誌(其他雜誌都有官方資助),有濃厚的日本味,但都沒法指出來源。要能確切指出哪一篇從哪一本日文譯本轉譯過來,還是要靠點運氣。像這篇「基度山伯爵」,就是從插圖找到線索的,真是名副其實的按圖索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