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6日 星期一

不是莎士比亞寫的暴風雨

這本文化圖書出版的「暴風雨」,楊乃全譯,沒有出版年。但譯者在「關於這一個故事的幾句話」中說,「這部小說是一百三十多年前俄國大文豪普希金寫的」,原文出版於1836年,因此可以推估這個譯本是1966年以後出版的。譯者又說,「這部小說的原名,本來是叫做『上尉的女兒』。因為它在我國還沒有譯本,只是在台灣演過用它拍成的電影,電影商為了醒目就把它譯成了『暴風雨』。這個名字在台灣大家都是知道的,所以我們也就沿用了這個名字。」
其實這部「上尉的女兒」,1949以前在大陸至少有三個譯本,文言的叫「俄國情史」,還有兩部白話的「甲必丹女兒」。「甲必丹」似乎是Captain的音譯。所以如果「我國」是指中華民國(?)的話,似乎不太對;但這三本都沒有在台灣流傳,也是真的。東方版本的「上尉的女兒」1973年才出版,看來晚於文化圖書的版本。
東方版的譯者是張宏源,根據的是喜多謙的「大尉の娘」(偕成社,1953)。三個版本的封面基本上是一樣的,只有制服的顏色有點差異罷了,顯然系出同源。比較兩種中譯本,非常有趣,可以看出雖根據同一種日譯本,譯者的選擇很不一樣。例如小說一開始,東方版說男主角的媽媽在煮「蜜餞」,文化版說在煮「蜂蜜果醬」。這時父親放下書本,要跟太座說話。東方版譯成:

「喂,媽媽!」(俄國習慣,父母親有時跟著孩子,管對方叫「爸爸」、「媽媽」。)

文化版卻直接讓父親叫媽媽的名字「斯克妮」。看了一下日文版,這裏跟東方版一樣,

「なあ、お母さんや」

但並沒有俄國爸爸媽媽怎麼叫的註解。我不知道俄國習慣如何,但跟著孩子管對方叫爸爸媽媽,不正是日本人的習慣嗎?


楊乃全譯的「暴風雨」,即「上尉的女兒」。


偕成社的「大尉の娘」,喜多謙譯。
東方出版社的「上尉的女兒」,張宏源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