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4日 星期一

十三國童話皆格林:豐子愷和豐華瞻父子

能找到豐華瞻譯的格林童話,其實是由一張豐子愷的圖開始的。


1957年到1959年間,台灣東方書店陸續出版了一套「世界童話叢書」,共計24冊,

1959年兒童節前夕再加上七本,並有吳樹勳的序。吳樹勳是黃埔三期學生,

後來在電影界發展,序中屢稱「本店」,應該有參與東方書店營運。

這套書全部署名「許尚德」編著,其實來源非常複雜,並不是直接拿戰前舊譯重印,

而是東湊西湊,既有戰前商務和中華的舊譯,也參雜了部分1950年代大陸的譯作,

追溯相當困難。


1958年台灣東方書店出版的《愛爾蘭童話》


其中一本1958年的《愛爾蘭童話》,我找了很久,來源都不是戰前諸譯本,

最後偶然在孔夫子舊書網上看到一小段文字,才驚覺這本的源頭竟然是

1954年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的《愛爾蘭民間故事》。

1950年代兩岸不是沒有往來嗎?

這些50年代的大陸譯作怎麼會出現在重慶南路的書店裡?真是匪夷所思。

《愛爾蘭民間故事》選譯自葉慈的Irish Fairy and Folk Tales,譯者是錢遙,選了九篇故事。

東方書店的《愛爾蘭童話》共收錄七篇故事,其中六篇抄錢遙的譯本,

包括〈會說話的洞鴉〉、〈驚險的旅行〉、〈三滴酒〉、〈著了魔的奶油〉、〈靈魂的囚籠〉、

〈十二隻雁〉。


1954年上海少兒出版社的《愛爾蘭民間故事》


奇怪的是,還有一篇〈善射的獵人〉並不在錢遙譯本之內,

找遍各種愛爾蘭傳說、童話、民間故事也都找不到來源。

這個故事是說三個巨人肖想公主,帶獵人去幫他們抓公主,但獵人看到公主很美,

反過來殺了巨人。結果他的功勞卻被另一個醜陋的武官冒領,國王叫公主嫁給假的救命恩人,

公主不從,國王就把公主趕出去,叫她在森林裡小屋煮飯給人吃,還不能收錢。

後來獵人來到這個小屋,拿出當初殺巨人時留下的證據,證實他才是真正救了公主的人

(至於當年是他帶巨人進城堡的事情,公主就不必知道了吧),最後當然娶了公主。

插畫很有趣味,是獵人在一間小屋前張望,牆壁上用中文寫著「今天送,明天賣」。


台版〈善射的獵人〉插畫


我看到這張插圖,總覺得有點熟悉,看著怎麼有點像豐子愷的畫呢?

循線找到豐華瞻譯的《藍燈:格林姆童話全集之七》,果然有這幅插圖,

當然是豐子愷的手筆無誤。


1953年《藍燈》插畫


《藍燈》明明是德國的格林童話,為什麼會收在愛爾蘭童話裡?

而且除了東方書店的《愛爾蘭童話》之外,中央出版社(1960)和大東書局(1967)署名「奇清」

編譯的《愛爾蘭童話》也都收錄了同一篇〈善射的獵人〉,不過沒有放豐子愷的圖。

還好我先看的是東方書店版,否則未必能從豐子愷的圖聯想到豐華瞻譯的格林童話。

更離譜的是,買到1955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的《藍燈》之後,

發現第一篇〈藍燈〉竟被收在至少四個版本的《西班牙童話》中,豐子愷的插圖也都照刊。


左:1973年台中義士出版社的《西班牙童話》插圖
右:1955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的《藍燈》插圖


我於是搜羅各家出版社的世界童話集來比對,發現竟然有十三國童話皆收錄了豐華瞻譯的

格林姆童話。除了愛爾蘭、西班牙之外,還有威爾斯、瑞士、瑞典、土耳其、英國、盧森堡、

荷蘭、印度、伊朗、梵蒂岡、德國。除了德國還有點道理之外,其他都是亂點鴛鴦譜。

各國童話皆收錄豐華瞻譯的《格林姆童話》

收在《德國童話》中的當然最多,幾乎都是出自豐華瞻這套「格林姆童話」,包括

〈提德馬爾斯奇談〉、〈玻璃棺材〉、〈能幹的四兄弟〉、〈聰明的格蕾蒂爾〉、

〈幸運的漢斯〉、〈金孩子〉、〈年輕的巨人〉、〈三隻小鳥〉、〈萬事通醫師〉、

貧苦的磨坊學徒和貓〉。其次是收在《荷蘭童話》中的九篇:〈貓頭鷹〉、〈潑夫利姆司務〉、〈井邊的看鵝女子〉、

〈舞破的鞋子〉、〈六個僕人〉、〈白新娘和黑新娘〉、〈小羊和小魚〉、〈水晶球〉、

〈聖約瑟在森林中〉。荷蘭與德國同屬日耳曼民族,童話互通也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

         

但其他歐洲國家也雨露均霑,從北歐到南歐到英倫三島,幾乎每個國家都分到幾篇:

收在《瑞典童話》中的有〈什麼都不怕的王子〉和〈驢子捲心菜〉兩篇;

《英國童話》收了四篇:〈瘦麗莎〉、〈森林裡的茅屋〉、〈石竹花〉、〈賭鬼漢斯爾〉。

《威爾斯童話》和《愛爾蘭童話》各收一篇:威爾斯的是〈惡商人在荊棘叢中〉

(這篇原名〈猶太人在荊棘叢中〉,豐華瞻覺得這篇內容侮蔑猶太人,所以改為「惡商人」),

愛爾蘭的就是〈善射的獵人〉。

《盧森堡童話》也收了四篇:〈鷦鷯〉、〈鐵漢斯〉、〈賊和他的師傅〉、〈喬玲達和喬林哥兒〉

;收在《瑞士童話》中的有三篇:〈明亮的太陽會揭發真相的〉、〈雪白和玫瑰紅〉、

〈六個人到社會上去做事業〉。連《梵蒂岡童話》也收了四篇:〈三根青枝條〉、

〈聖母的小玻璃杯〉、〈榛樹枝〉、〈生命水〉。

南歐的西班牙和義大利也有份:收在《西班牙童話》中的有四篇:〈藍燈〉、〈三兄弟〉、

〈不孝子〉、〈金鵝〉;收在《意大利童話》中的有兩篇:〈共歡樂和共憂患〉、

〈鷺鶿和戴勝鳥〉。

       更奇怪的是亞洲國家童話也有格林蹤跡:收在《土耳其童話》中的有三篇:〈懶惰的哈利〉、

〈三個懶惰人〉、〈十二個懶惰的僕人〉。不知道為什麼把格林童話中這幾篇題目有「懶惰」的

故事都當成土耳其童話?《伊朗童話》收了〈老林克倫克〉和〈墳墩〉,《印度童話》則收了

〈三個黑公主〉。〈三個黑公主〉附上了豐子愷的插圖:三個並排的公主閉著眼睛,

上面有一隻手持著蠟燭,正在滴蠟燭油。篇後有譯者附註:「這故事中有一處似乎矛盾:

黑公主既然叫青年一整年不跟他們說話,怎麼又說如果他要什麼東西,他可以向她們要求呢?

譯者不能了解,特記在這裡,以供研究。」這段有趣的譯者附註,當然是豐華瞻寫的,收在

《鐵漢斯》一冊中,後來的簡體字重印本也都有收錄此註。

       

也就是說,就算德國童話是「合理使用」豐華瞻譯的格林童話,其他十三個國家的三十餘篇故事,

竟然也都取自豐華瞻譯的這套書,令人吃驚。根據豐華瞻的序,這套十冊的「格林姆童話全集」

是1951至1955年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根據英譯本轉譯,並且參考蘇聯教育部的選譯本刪改。

台灣從1957年就可見到,表示這套童話出版不久就在港台流傳了。而豐子愷的多幅插畫,

也隨著其子的譯筆而出現在台灣的童書上。


這幾家出版社互相抄襲情況嚴重,圖書館也很少收藏。目前可見的幾套整理如下:

1957-1959「許尚德」編譯,台北:東方書店 (31冊)

1960 「奇清」編注,台中:中央出版社 (30冊)

1966 「奇清」編注,台南:大東書局 (30冊)

1970  未署名。台中:義士書局(30冊)

無年代  未署名。台北:黎明書局(不明)

無年代 「張雲華」編。香港:匯通書店(20冊)

1977-78 「許大彥」編。香港:國光書店(不明)


       豐華瞻筆調簡潔溫暖,讀起來寧靜優美。如這個被收錄在《瑞士童話》的〈雪白與玫瑰紅〉:


       從前有一個貧苦的寡婦,她住在一間孤零零的小屋裡。小屋前面有一個花園,花園裡有兩棵玫瑰樹

,一棵樹上開著白玫瑰花,另一棵樹上開著紅玫瑰花。她有兩個女孩子,她們同兩棵玫瑰樹一樣,

一個名叫雪白,另一個名叫玫瑰紅。…雪白比玫瑰紅沈靜而溫和些。玫瑰紅喜歡在牧場上和田野裡

跑來跑去,採花,捉蝴蝶;但是雪白歡喜和母親坐在家裡,幫她辦理家事,或者在空的時候讀書給

她聽。…

      在夏天,玫瑰紅照料這屋子,她每天早晨在母親睡醒之前放一個花環在她的床前,這花環是從

每一棵樹上採來一朵玫瑰花編成的。在冬天,雪白生起火來,把鍋子放在爐子上。鍋子是黃銅製的

,擦得很亮,像金子一般發光。在黃昏,當雪片飄下來的時候,母親說:「雪白,你去把門閂上。

」於是她們圍著爐子坐了,母親戴上眼鏡,大聲地讀一本大書。



豐子愷無需介紹。豐華瞻是他的長子,出生於1924年,譯這套書時還不到三十歲。

1996年河北人民出版社重出這套格林童話時,豐華瞻在譯者序中說:「我翻譯這書時,還是

二十多歲的青年。那時父親正在壯年,他為我做了約四百幅插圖,使童話增色不少。

如今父親離開人間已二十年,我看到書中的畫和封面的題字,猶如見到慈父一般。」

孺慕之情溢於言表。

豐子愷其實還到台北開過畫展。他在1948年曾帶女兒豐一吟訪台數月,下榻台灣開明書店

附近的中山北路五條通,也在中山堂舉辦過畫展。其實以豐子愷留日的背景,加上開明的

人脈,留在台灣不無可能。可惜據豐一吟說,豐子愷嗜酒,喝不慣台灣的酒,又太想念家鄉

的紹興酒,最後還是回大陸了,在戒嚴時期也就成了不能說出名字的人。他的插畫在台灣

開明書店翻印的幾本書中還能見到,如《愛的教育》和《木偶奇遇記》封面,還有每一本

「開明少年文學叢刊」扉頁那個讀書的可愛小孩(聽說就是以豐華瞻為模特兒畫的)。

但他翻譯的作品盜版不多。其中,屠格涅夫的《初戀》被列為禁書,我見過兩種盜版,

但流傳不廣。另有兩本從日文編譯的音樂家傳記也有盜版紀錄:


豐子愷譯作與盜版:

《近世十大音樂家》(1930,上海:開明)

「本店」編譯。《近世十大音樂家》

(1959,台北:台灣開明)

《世界大音樂家與名曲》(1931,上海:亞東圖書)

「陳永豐」譯。《十大音樂家與名曲》

(1962,台北:五洲)

《初戀》(1943,上海:開明)

「吻冰」譯《初戀》

(1957,台北:黑白書屋)

「施品山」譯《初戀》

(1973,台南:北一出版社)


但他兒子豐華瞻至少有六本譯作被拆開抄襲,比父親還多:


《金鵝》(1952,上海:文化生活)

《西班牙童話》《盧森堡童話》《瑞士童話》

《英國童話》《德國童話》

《生命水》(1952,上海:文化生活)

《梵蒂岡童話》《西班牙童話》《德國童話》

《盧森堡童話》

《藍燈》(1953,上海:文化生活)

《西班牙童話》《威爾斯童話》《愛爾蘭童話》

《瑞士童話》《瑞典童話》

《鐵漢斯》(1953,上海:文化生活)

《盧森堡童話》《德國童話》《荷蘭童話》

《印度童話》《西班牙童話》

《土耳其童話》

《格利芬》(1953,上海:文化生活)

《瑞士童話》《荷蘭童話》《德國童話》

《土耳其童話》《英國童話》《盧森堡童話》

《意大利童話》

《海兔》(1953,上海:文化生活)

《伊朗童話》《梵蒂岡童話》《荷蘭童話》



(本文收錄於2023年北京三聯書店版《翻譯偵探事務所》)



2023年8月31日 星期四

把玩具屋搬到台灣


1958年的《東方少年》有篇《玩具房子》,作者署名「如琳」,內容是淑瓊、淑珍姐妹的姑姑寄給她們一個玩具屋。三姐妹很得意地在學校宣布每天可以有兩個同學到她們家參觀。淑珍很想叫同學國英和她妹妹來看,但國英家裡很窮,淑珍的媽媽不願讓她們來。有一天淑珍偷偷讓國英姐妹來看,被淑珍媽媽發現,國英姐妹就像小老鼠一樣逃跑了。

1958年《東方少年》


其實這是紐西蘭女作家曼殊菲爾(Katherine Mansfield)的短篇小說"The Doll's House"。王文興老師的《玩具屋九講》就是在細細分析這部非常短的故事。 淑珍、淑瓊、國英當然都是本土化的名字。只是故事一開頭的「馬車停在門前」讓我有點出戲:台灣有馬車?
前幾天在《東方少年》看到這篇故事的時候,只瞥了一眼,以為是已經查過的舊案。但看了「淑珍」「淑瓊」這兩個名字的時候,才想起來我以前查的是《良友》。回頭翻出《良友》這篇「洋娃娃的家」,果然是一樣的圖,都是採用日本《小學四年生》的「人形の家」,前面有作者簡介,撰文的是岡上鈴江,繪圖的是河野きみ。但《小學四年生》和《東方少年》都是單色印刷,《良友》還套了顏色。《良友》的姊妹叫做「吉莎」和「依莎」,有點姐妹的感覺,其實日文是キイジア和イザベル(英文是Kenzia 和 Isabelle)。

1957年《良友》

1957年《小學四年生》


1957年的《學友》也有一篇「洋娃娃的房子」,但取材自《少女クラブ》,是有名的美少女畫家松本かつぢ的作品。學友的姐妹名字從日文音譯,譯成「基伽」和「依莎貝爾」,似乎不如「吉莎」和「伊莎」可愛。又,松本かつぢ的插畫非常重視細節,原文形容的要兩個男人搬下車、綠色的屋子、紅白兩色的煙囪都如實畫出,還有文字間用淡彩畫的那盞油燈,真是美極了。有錢人家的三姐妹跟洋娃娃一樣可愛。比起來河野きみ的三姐妹雖然也很可愛,但說是東方人也沒有問題,難怪會被東方改成淑珍這種台味十足的名字。

1957年《學友》

1955年《少女クラブ》


2023年8月12日 星期六

被吃掉的理查帕克

2012年電影《少年Pi的奇幻旅程》裡面的大老虎叫做理查帕克,相信看過的人都很難忘記這個名字。這個名字其實出自愛倫坡的The Narrative of Arthur Gordon Pym,是一個被吃掉的船上廚工。這部愛倫坡唯一的長篇小說,在1949年有焦菊隱翻譯的《海上歷險記》。但今天要談的是兒童改寫版《鬼船》。



《鬼船》是國語書店在1962年出版的,是「冒險名作全集」的第一冊。扉頁署名「興章」改寫。內容收錄三篇愛倫坡的小說:〈鬼船〉、〈金甲蟲〉、〈密信歸來記〉。這本《鬼船》不是從英文改寫的,而是譯自日文《ゆうれい船》(幽靈船),1958年偕成社出版,是「名作冒險全集」第27冊,譯者是武田武彥(1919-1998)。插畫都是武部本一郎(1914-1980)所繪,彩圖可以看到簽名M.T. 是Motoichiron Takebe的縮寫。


國語書店的封底彩圖取自偕成社版的彩色插圖。
圖中的小船上只有兩人,應該是兩人第一次偷偷出海的情景。


The Narrative of Arthur Gordon Pym (1838) 大部分是第一人稱Pym的手稿。Pym自述他在美國麻省南塔克特島成長,認識捕鯨船船長之子Augustus,有一次Augustus偷偷安排他上了捕鯨船。沒想到遇到船員叛變,殺了船長。Augustus, Pym在船員Peters的協助之下殺了叛變的船員,奪回船隻,加上黑人廚工Richard Parker,船上只剩四人。這四人遇到颶風,還遇到鬼船。後來實在快餓死了,Richard Parker提議抽籤,犧牲一個人讓其他三個人吃掉,也許不致於四人都死。結果Parker自己抽到籤,被其他三人分而食之。但Augustus在颶風中已受傷,終究傷口惡化而死。敘事者Pym和Peters兩人被另一艘捕鯨船救起,跟著往南極捕鯨去了。後半他們又遇到其他種種危險的事,敘事結束得很突然,作者Allen Poe跑出來說因為Pym已死,無從得到其他部分手稿云云。


國語書店的《鬼船》,從開場到四個倖存者在海上目睹荷蘭鬼船為止,大致上還跟原作差不多。但大概是吃人肉這件事實在兒童不宜,所以從這個點開始大改特改:在兒童版裡,Parker一看到鬼船就失心瘋,說要上船找寶物(都快餓死了,要寶物何用?)。他一豋船,就跟著鬼船一起被潮流推走消失了。剩下來的三個人吃螃蟹、喝雨水,看到陸地;本以為死掉的船長竟然也出現了(他被流放到海裡,先漂到這片陸地),父子重逢,喜劇收場。



兒童版改動很大。第一人稱敘事改為第三人稱敘事,是兒童文學常見手法。改掉吃人肉的情節,則是怕把兒童讀者嚇壞了吧。原作中主角的好友Augustus父子均亡:船長死於海上喋血,兒子死於傷重,十分悲慘。兒童版卻改為父子均獲救重逢,把一個陰鬱的悲劇變得陽光許多,也符合「惡有惡報,善有善報」的傳統。
最後還不忘加上道德教訓:
「比姆經過了這次可怕的冒險以後,他學到了一個道理 – 那就是一個人無論在多麼幸福的環境當中,也不能存著絲毫散漫的心;同時,就是碰到了多麽不幸的遭遇,也不能放棄了希望。」
所以小朋友讀完海上喋血、颶風、鬼船種種刺激之後,壞人都死光了,理查帕克也因為貪婪而死,而好人都獲救了,可以安心繼續做海上冒險的夢,也不至於因為吃人肉的恐怖情節而做惡夢。
又,2012年電影《少年Pi的奇幻旅程》中,Pi跟Pym發音相近;那隻老虎「理查.帕克」,跟被吃掉的廚工「理查・帕克」同名,Pi跟Pym又都是最後的倖存者。知道這一層關係之後,電影就更有趣味了。

如果說〈鬼船〉的特色是把吃人肉的恐怖情節改掉,〈密信歸來記〉,則是性別互換。原作敘述某日法國王后收到男性友人(仰慕者?情人?)來信,國王忽然進來,王后來不及藏信,只好放在桌上。某大臣跟著進來,發現此信,以掉包手法拿走了,從此就用這封信威脅王后。王后委託法國警方設法取回此信,好幾個月都不成功,最後找上私家偵探,根據「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這種思維,成功拿回信件,幫王后解除危機。是一個很福爾摩斯式的故事(當然,愛倫坡比較早,是柯南道爾學他)。

日文改寫版把國王王后角色互換,丟信的是國王

國語書店版這張圖是單色的,筆觸也比較簡略。
中文解說最後一句排字錯誤,應該是「塞進口袋裡了」。


原作對信件本身的描寫非常含糊,大概暗示王后有不能讓國王知道的私情吧。但兒童版居然把國王王后角色互換,說是國王寫了密信,正要交付使者時,王后帶人進來,國王只好把信放在桌上,被王后的隨員取走,以此威脅國王。至於國王寫了什麼信?兒童版也編了白雪公主式的故事:現任王后嫉妒前任王后遺下的公主,不但送到修道院,還想偷偷殺了她。國王因此寫了密信,要把公主送到國外… 是說堂堂法國國王,有這麼怕王后的嗎?又不是格林童話裡面那些不中用的國王?還是道德問題作祟:「王后有私情」這種事情兒童不宜,「後母想殺白雪公主」比較能接受?
兒童版的改寫都可以改這麼大啊!對照日文版,中文版其實頗為忠實。也就是說,這些不可思議的改寫,都是出自日譯者武田武彥。他是東京人,早稻田大學政經部畢業,日本偵探作家俱樂部會員,寫了不少偵探小說。

2023年8月1日 星期二

又見蕗谷虹兒!

蕗谷虹兒(1898-1979) 是號稱「大正浪漫」的代表畫家之一,魯迅非常喜愛這位畫家,在1929年就曾出版《蕗谷虹兒畫選》,當時蕗谷虹兒還在巴黎學畫。蕗谷的畫線條柔美,裝飾性很強,辨識度很高。他在戰後為許多兒童文學畫插畫,包括講談社的童話集和《少女クラブ》。

    我第一次注意到這位畫家,是1957年新生少年文庫出版的安徒生童話《天鵝王子》,封面非常美麗,原來是蕗谷虹兒的作品。請見 https://tysharon.blogspot.com/2019/05/blog-post_28.html




    這兩年發現1950年代的兒童雜誌《東方少年》和《學友》,也有不少蕗谷虹兒的插畫。例如1954年的《東方少年》和1956年的《學友》,都從講談社的《少女クラブ》翻譯了同一個故事,插畫就是蕗谷虹兒的。我寫過一篇文章介紹:http://tysharon.blogspot.com/2022/03/blog-post.html






今年陸續找到更多蕗谷虹兒,包括芥川龍之介的《蜘蛛絲》、    美國小說家歐亨利的《有水車的教會》、德國作家黑貝爾(Hebbel)的童話《紅寶石》



芥川龍之介的《蜘蛛絲》是佛教故事,描寫一名大盜在地獄中受苦,世尊想起他曾放生一隻蜘蛛,所以放了一根蜘蛛絲下去,想讓大盜爬出來。大盜爬到一半,忽然發現後面跟了一堆罪人,人人都抓著「他的」蜘蛛絲,所以他生氣了,叫那些人放手。惡念一生,蜘蛛絲就斷了,他又掉回地獄。《學友》的圖看來是仿畫,構圖雖然一樣,但原畫的佛陀還是更加柔美。




《學友》這篇「寶寶何處去」,譯自《少女クラブ》的「水車のある教會」(有水車的教會),原作是O'Henry的短篇小說“The Church with an Overshot-Wheel"。描寫一個磨坊主人,因為小女兒走失了,十分傷心而搬家,把原來磨坊改為教會。十幾年間不斷找女兒,做善事。後來奇蹟與女兒重逢的故事。



《學友》這篇「紅寶石」譯自《少女クラブ》的「宝石になる王女」(變成寶石的公主),原作是德國詩人黑貝爾(Hebbel)的童話“The Ruby",是個東方風味的故事:少年看到紅寶石,彷彿著了魔,一心一意搶走,後來見到被變成寶石的公主本尊,但不知如何解除咒語。最後生命被脅迫時把寶石丟掉,總算解除咒語,和公主相見。



《學友》這篇「玫瑰姑娘」,譯自《少女クラブ》的「ヒルデスハイムのばら」(希德漢的玫瑰),原作是法國詩人阿波里涅爾(Appollinaire)的"The Rose of Hildesheim",是德國小鎮一個美少女的悲劇故事。






最後這篇《小野鴨》也是出自《少女クラブ》,《學友》和《東方少年》都有採用,不過後者改為單色印刷。原作是童話故事,但不是安徒生童話,變成野鴨的是妹妹而不是哥哥:故事開頭描寫繼母虐待少女,善待自己女兒。少女遇到仙人,獲贈三樣神奇能力:金髮、吐出金子、可以變成野鴨。後來就靠這些神奇能力找到哥哥,又嫁給國王云云。


當時的小讀者真有福氣,看到這麼多蕗谷虹兒的插畫,每一幅都構圖細緻優美。不過他們一定不知道,原來畫家名氣這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