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31日 星期四

把玩具屋搬到台灣


1958年的《東方少年》有篇《玩具房子》,作者署名「如琳」,內容是淑瓊、淑珍姐妹的姑姑寄給她們一個玩具屋。三姐妹很得意地在學校宣布每天可以有兩個同學到她們家參觀。淑珍很想叫同學國英和她妹妹來看,但國英家裡很窮,淑珍的媽媽不願讓她們來。有一天淑珍偷偷讓國英姐妹來看,被淑珍媽媽發現,國英姐妹就像小老鼠一樣逃跑了。

1958年《東方少年》


其實這是紐西蘭女作家曼殊菲爾(Katherine Mansfield)的短篇小說"The Doll's House"。王文興老師的《玩具屋九講》就是在細細分析這部非常短的故事。 淑珍、淑瓊、國英當然都是本土化的名字。只是故事一開頭的「馬車停在門前」讓我有點出戲:台灣有馬車?
前幾天在《東方少年》看到這篇故事的時候,只瞥了一眼,以為是已經查過的舊案。但看了「淑珍」「淑瓊」這兩個名字的時候,才想起來我以前查的是《良友》。回頭翻出《良友》這篇「洋娃娃的家」,果然是一樣的圖,都是採用日本《小學四年生》的「人形の家」,前面有作者簡介,撰文的是岡上鈴江,繪圖的是河野きみ。但《小學四年生》和《東方少年》都是單色印刷,《良友》還套了顏色。《良友》的姊妹叫做「吉莎」和「依莎」,有點姐妹的感覺,其實日文是キイジア和イザベル(英文是Kenzia 和 Isabelle)。

1957年《良友》

1957年《小學四年生》


1957年的《學友》也有一篇「洋娃娃的房子」,但取材自《少女クラブ》,是有名的美少女畫家松本かつぢ的作品。學友的姐妹名字從日文音譯,譯成「基伽」和「依莎貝爾」,似乎不如「吉莎」和「伊莎」可愛。又,松本かつぢ的插畫非常重視細節,原文形容的要兩個男人搬下車、綠色的屋子、紅白兩色的煙囪都如實畫出,還有文字間用淡彩畫的那盞油燈,真是美極了。有錢人家的三姐妹跟洋娃娃一樣可愛。比起來河野きみ的三姐妹雖然也很可愛,但說是東方人也沒有問題,難怪會被東方改成淑珍這種台味十足的名字。

1957年《學友》

1955年《少女クラ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