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31日 星期四

把玩具屋搬到台灣


1958年的《東方少年》有篇《玩具房子》,作者署名「如琳」,內容是淑瓊、淑珍姐妹的姑姑寄給她們一個玩具屋。三姐妹很得意地在學校宣布每天可以有兩個同學到她們家參觀。淑珍很想叫同學國英和她妹妹來看,但國英家裡很窮,淑珍的媽媽不願讓她們來。有一天淑珍偷偷讓國英姐妹來看,被淑珍媽媽發現,國英姐妹就像小老鼠一樣逃跑了。

1958年《東方少年》


其實這是紐西蘭女作家曼殊菲爾(Katherine Mansfield)的短篇小說"The Doll's House"。王文興老師的《玩具屋九講》就是在細細分析這部非常短的故事。 淑珍、淑瓊、國英當然都是本土化的名字。只是故事一開頭的「馬車停在門前」讓我有點出戲:台灣有馬車?
前幾天在《東方少年》看到這篇故事的時候,只瞥了一眼,以為是已經查過的舊案。但看了「淑珍」「淑瓊」這兩個名字的時候,才想起來我以前查的是《良友》。回頭翻出《良友》這篇「洋娃娃的家」,果然是一樣的圖,都是採用日本《小學四年生》的「人形の家」,前面有作者簡介,撰文的是岡上鈴江,繪圖的是河野きみ。但《小學四年生》和《東方少年》都是單色印刷,《良友》還套了顏色。《良友》的姊妹叫做「吉莎」和「依莎」,有點姐妹的感覺,其實日文是キイジア和イザベル(英文是Kenzia 和 Isabelle)。

1957年《良友》

1957年《小學四年生》


1957年的《學友》也有一篇「洋娃娃的房子」,但取材自《少女クラブ》,是有名的美少女畫家松本かつぢ的作品。學友的姐妹名字從日文音譯,譯成「基伽」和「依莎貝爾」,似乎不如「吉莎」和「伊莎」可愛。又,松本かつぢ的插畫非常重視細節,原文形容的要兩個男人搬下車、綠色的屋子、紅白兩色的煙囪都如實畫出,還有文字間用淡彩畫的那盞油燈,真是美極了。有錢人家的三姐妹跟洋娃娃一樣可愛。比起來河野きみ的三姐妹雖然也很可愛,但說是東方人也沒有問題,難怪會被東方改成淑珍這種台味十足的名字。

1957年《學友》

1955年《少女クラブ》


2023年8月12日 星期六

被吃掉的理查帕克

2012年電影《少年Pi的奇幻旅程》裡面的大老虎叫做理查帕克,相信看過的人都很難忘記這個名字。這個名字其實出自愛倫坡的The Narrative of Arthur Gordon Pym,是一個被吃掉的船上廚工。這部愛倫坡唯一的長篇小說,在1949年有焦菊隱翻譯的《海上歷險記》。但今天要談的是兒童改寫版《鬼船》。



《鬼船》是國語書店在1962年出版的,是「冒險名作全集」的第一冊。扉頁署名「興章」改寫。內容收錄三篇愛倫坡的小說:〈鬼船〉、〈金甲蟲〉、〈密信歸來記〉。這本《鬼船》不是從英文改寫的,而是譯自日文《ゆうれい船》(幽靈船),1958年偕成社出版,是「名作冒險全集」第27冊,譯者是武田武彥(1919-1998)。插畫都是武部本一郎(1914-1980)所繪,彩圖可以看到簽名M.T. 是Motoichiron Takebe的縮寫。


國語書店的封底彩圖取自偕成社版的彩色插圖。
圖中的小船上只有兩人,應該是兩人第一次偷偷出海的情景。


The Narrative of Arthur Gordon Pym (1838) 大部分是第一人稱Pym的手稿。Pym自述他在美國麻省南塔克特島成長,認識捕鯨船船長之子Augustus,有一次Augustus偷偷安排他上了捕鯨船。沒想到遇到船員叛變,殺了船長。Augustus, Pym在船員Peters的協助之下殺了叛變的船員,奪回船隻,加上黑人廚工Richard Parker,船上只剩四人。這四人遇到颶風,還遇到鬼船。後來實在快餓死了,Richard Parker提議抽籤,犧牲一個人讓其他三個人吃掉,也許不致於四人都死。結果Parker自己抽到籤,被其他三人分而食之。但Augustus在颶風中已受傷,終究傷口惡化而死。敘事者Pym和Peters兩人被另一艘捕鯨船救起,跟著往南極捕鯨去了。後半他們又遇到其他種種危險的事,敘事結束得很突然,作者Allen Poe跑出來說因為Pym已死,無從得到其他部分手稿云云。


國語書店的《鬼船》,從開場到四個倖存者在海上目睹荷蘭鬼船為止,大致上還跟原作差不多。但大概是吃人肉這件事實在兒童不宜,所以從這個點開始大改特改:在兒童版裡,Parker一看到鬼船就失心瘋,說要上船找寶物(都快餓死了,要寶物何用?)。他一豋船,就跟著鬼船一起被潮流推走消失了。剩下來的三個人吃螃蟹、喝雨水,看到陸地;本以為死掉的船長竟然也出現了(他被流放到海裡,先漂到這片陸地),父子重逢,喜劇收場。



兒童版改動很大。第一人稱敘事改為第三人稱敘事,是兒童文學常見手法。改掉吃人肉的情節,則是怕把兒童讀者嚇壞了吧。原作中主角的好友Augustus父子均亡:船長死於海上喋血,兒子死於傷重,十分悲慘。兒童版卻改為父子均獲救重逢,把一個陰鬱的悲劇變得陽光許多,也符合「惡有惡報,善有善報」的傳統。
最後還不忘加上道德教訓:
「比姆經過了這次可怕的冒險以後,他學到了一個道理 – 那就是一個人無論在多麼幸福的環境當中,也不能存著絲毫散漫的心;同時,就是碰到了多麽不幸的遭遇,也不能放棄了希望。」
所以小朋友讀完海上喋血、颶風、鬼船種種刺激之後,壞人都死光了,理查帕克也因為貪婪而死,而好人都獲救了,可以安心繼續做海上冒險的夢,也不至於因為吃人肉的恐怖情節而做惡夢。
又,2012年電影《少年Pi的奇幻旅程》中,Pi跟Pym發音相近;那隻老虎「理查.帕克」,跟被吃掉的廚工「理查・帕克」同名,Pi跟Pym又都是最後的倖存者。知道這一層關係之後,電影就更有趣味了。

如果說〈鬼船〉的特色是把吃人肉的恐怖情節改掉,〈密信歸來記〉,則是性別互換。原作敘述某日法國王后收到男性友人(仰慕者?情人?)來信,國王忽然進來,王后來不及藏信,只好放在桌上。某大臣跟著進來,發現此信,以掉包手法拿走了,從此就用這封信威脅王后。王后委託法國警方設法取回此信,好幾個月都不成功,最後找上私家偵探,根據「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這種思維,成功拿回信件,幫王后解除危機。是一個很福爾摩斯式的故事(當然,愛倫坡比較早,是柯南道爾學他)。

日文改寫版把國王王后角色互換,丟信的是國王

國語書店版這張圖是單色的,筆觸也比較簡略。
中文解說最後一句排字錯誤,應該是「塞進口袋裡了」。


原作對信件本身的描寫非常含糊,大概暗示王后有不能讓國王知道的私情吧。但兒童版居然把國王王后角色互換,說是國王寫了密信,正要交付使者時,王后帶人進來,國王只好把信放在桌上,被王后的隨員取走,以此威脅國王。至於國王寫了什麼信?兒童版也編了白雪公主式的故事:現任王后嫉妒前任王后遺下的公主,不但送到修道院,還想偷偷殺了她。國王因此寫了密信,要把公主送到國外… 是說堂堂法國國王,有這麼怕王后的嗎?又不是格林童話裡面那些不中用的國王?還是道德問題作祟:「王后有私情」這種事情兒童不宜,「後母想殺白雪公主」比較能接受?
兒童版的改寫都可以改這麼大啊!對照日文版,中文版其實頗為忠實。也就是說,這些不可思議的改寫,都是出自日譯者武田武彥。他是東京人,早稻田大學政經部畢業,日本偵探作家俱樂部會員,寫了不少偵探小說。

2023年8月1日 星期二

又見蕗谷虹兒!

蕗谷虹兒(1898-1979) 是號稱「大正浪漫」的代表畫家之一,魯迅非常喜愛這位畫家,在1929年就曾出版《蕗谷虹兒畫選》,當時蕗谷虹兒還在巴黎學畫。蕗谷的畫線條柔美,裝飾性很強,辨識度很高。他在戰後為許多兒童文學畫插畫,包括講談社的童話集和《少女クラブ》。

    我第一次注意到這位畫家,是1957年新生少年文庫出版的安徒生童話《天鵝王子》,封面非常美麗,原來是蕗谷虹兒的作品。請見 https://tysharon.blogspot.com/2019/05/blog-post_28.html




    這兩年發現1950年代的兒童雜誌《東方少年》和《學友》,也有不少蕗谷虹兒的插畫。例如1954年的《東方少年》和1956年的《學友》,都從講談社的《少女クラブ》翻譯了同一個故事,插畫就是蕗谷虹兒的。我寫過一篇文章介紹:http://tysharon.blogspot.com/2022/03/blog-post.html






今年陸續找到更多蕗谷虹兒,包括芥川龍之介的《蜘蛛絲》、    美國小說家歐亨利的《有水車的教會》、德國作家黑貝爾(Hebbel)的童話《紅寶石》



芥川龍之介的《蜘蛛絲》是佛教故事,描寫一名大盜在地獄中受苦,世尊想起他曾放生一隻蜘蛛,所以放了一根蜘蛛絲下去,想讓大盜爬出來。大盜爬到一半,忽然發現後面跟了一堆罪人,人人都抓著「他的」蜘蛛絲,所以他生氣了,叫那些人放手。惡念一生,蜘蛛絲就斷了,他又掉回地獄。《學友》的圖看來是仿畫,構圖雖然一樣,但原畫的佛陀還是更加柔美。




《學友》這篇「寶寶何處去」,譯自《少女クラブ》的「水車のある教會」(有水車的教會),原作是O'Henry的短篇小說“The Church with an Overshot-Wheel"。描寫一個磨坊主人,因為小女兒走失了,十分傷心而搬家,把原來磨坊改為教會。十幾年間不斷找女兒,做善事。後來奇蹟與女兒重逢的故事。



《學友》這篇「紅寶石」譯自《少女クラブ》的「宝石になる王女」(變成寶石的公主),原作是德國詩人黑貝爾(Hebbel)的童話“The Ruby",是個東方風味的故事:少年看到紅寶石,彷彿著了魔,一心一意搶走,後來見到被變成寶石的公主本尊,但不知如何解除咒語。最後生命被脅迫時把寶石丟掉,總算解除咒語,和公主相見。



《學友》這篇「玫瑰姑娘」,譯自《少女クラブ》的「ヒルデスハイムのばら」(希德漢的玫瑰),原作是法國詩人阿波里涅爾(Appollinaire)的"The Rose of Hildesheim",是德國小鎮一個美少女的悲劇故事。






最後這篇《小野鴨》也是出自《少女クラブ》,《學友》和《東方少年》都有採用,不過後者改為單色印刷。原作是童話故事,但不是安徒生童話,變成野鴨的是妹妹而不是哥哥:故事開頭描寫繼母虐待少女,善待自己女兒。少女遇到仙人,獲贈三樣神奇能力:金髮、吐出金子、可以變成野鴨。後來就靠這些神奇能力找到哥哥,又嫁給國王云云。


當時的小讀者真有福氣,看到這麼多蕗谷虹兒的插畫,每一幅都構圖細緻優美。不過他們一定不知道,原來畫家名氣這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