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0日 星期五

紀德:翻譯《窄門》的楊澤是詩人楊澤嗎?

       1947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法國作家紀德(Andre Gide, 1869-1951),在台灣知名度頗高,流傳的作品也不少。2006年台北縣文化局出版了一本五O年代文學出版顯影,有縣長周錫瑋作序,由文化局長朱惠良策畫,鄭清文總編輯,作者是應鳳凰。在大業書店那一章中,有一小節標題是: "出版紀德選集」"。應鳳凰在這一節中說:

大業一系列出版紀德選集,從浪子回家窄門田園交響樂偽幣製造者地糧新糧》。紀德的哲思式的散文,優美的文字風格,影響了一代的文藝愛好者,間接哺育了台灣新一代的文學青年。(頁135)


    其實,大業書店在1965-1966年間共出版了六本紀德作品,全都署名李尼」所譯,但其中並無偽幣製造者》一書,倒是有一本日尼薇。既然對文青影響這麼大,怎麼沒見過這位李尼先生或小姐出來說幾句話呢? 原來這六本都是大陸譯本。

浪子回家集》: 卞之琳浪子回家集》(1947,上海:文化生活)
窄門》:卞之琳窄門》(1947,上海:文化生活)
田園交響樂》:麗尼田園交響樂》(1935,上海:文化生活)
日尼薇》:盛澄華《日尼薇》(1946,上海:文化生活)
地糧》:盛澄華《地》(1943,重慶:新生)
新糧》:卞之琳新的糧食》(1943,上海:明日社)

1947年上海文化生活的卞之琳版本,印有"西窗小書"字樣。鋼筆字則是寫上去的。





1966年大業出版的新糧》,實為卞之琳譯本(1943)
1966年大業出版的田園交響樂》,實為麗尼譯本(1935)

   李尼」這個假名估計是從麗尼(郭安仁)來的,不過這六本中其實只有一本是麗尼翻譯的,其他三本是卞之琳的,兩本是盛澄華的。這六本紀德作品在市面上不斷流傳,版本眾多。遠景世界文學也收了兩本紀德, 一本是1979年的窄門》,署名楊澤翻譯,一本是1981年的偽幣製造者》,是孟祥森所譯。令人訝異的是,楊澤的譯本其實也是卞之琳的版本,只有文字略做修改。以這段為例:



楊澤譯本:

不錯,就在我父親逝世的那一年;證實我的記憶沒錯的是我們剛到時,母親和阿緒拜爾敦小姐的談話。我意外的闖進了母親和她朋友談話的房間:她們正在談論我的舅母;母親正氣憤她沒有服喪,或早已除孝(老實說,我無法想像比柯倫舅母穿戴黑色,正如同我想像不出母親穿戴鮮豔的衣服)。我們到的那一天,就我記憶所及,侶西.比科倫穿了一件羅紗服。阿緒拜爾敦小姐,照例和和氣氣地,正竭力緩和我的母親。她怯生生地辯解:
   「究竟,白的也算孝。
   「她披在肩上那條紅披巾,妳也叫做嗎?


卞之琳譯本:

不錯,就是我父親死的那一年;證實我記得不錯的,是我們剛到的時候,我母親和阿緒拜爾敦小姐的談話。我意外的闖進了母親和她的朋友談話的房間:她們正在談論我的舅母;母親正氣憤她沒有服喪,或早已除孝(老實說,我無由想像出比柯倫舅母穿黑,正如同我想像不出母親穿鮮明的衣服)。我們到的那一天,就我記憶所及,侶西.比科倫穿了一件羅紗服。阿緒拜爾敦小姐,照例的和和氣氣,竭力緩和我的母親。她怯生生地辯解:
   「究竟,白的也算孝。
   「她披在肩上那條紅披巾,妳也叫做嗎?


   
1986年書華版本,也署名"楊澤"翻譯,實為1947卞之琳譯本


1999年萬象版本,仍署名"楊澤"翻譯而未正名
看的出來所謂楊澤的譯本是根據卞之琳的譯本略作修改而已,人名譯法與語序結構都沒有改,除孝羅紗服「照例和和氣氣」這些用詞都維持不變,與遠景許多書籍的做法一致。但楊澤真的是那個楊澤嗎?詩人楊澤(楊憲卿,1954- )? 依年代來看,是很有可能的: 楊澤1977年23歲,出版第一本詩集薔薇學派的誕生》;1979年他25歲,又是台大外文系外文所的學生,翻譯一本紀德的書也沒有什麼不對。但楊澤也是詩人,怎麼會這麼不愛惜羽毛去抄襲卞之琳呢?還是遠景故意用"楊澤"之名,想借他的名氣,其實跟詩人無關,就像用"黃蓉"代替鍾憲民一樣? 這當然也有可能,畢竟"楊澤"這名字也不能註冊不讓別人使用。但楊澤本人並沒有出面澄清過這件事,甚至在接受訪問時謙稱翻譯是為了糊口」(2010/11/8),似乎含糊承認了這件事。而且在遠景之後,書華版本也署名楊澤,也不見他出面澄清。至於偽幣製造者》,雖然盛澄華在1947年也有譯本,但不知何故,並未在台灣流傳。遠景的偽幣製造者是孟祥森所譯,成為台灣主要的譯本。


1981署名紹希」的譯本,實為卞之琳譯本(1947)

1981署名紹希」的譯本,也是卞之琳譯本(1943)
1981署名紹希」的譯本,實為金滿成譯本(1944)
    1981年名家也出了一套紀德作品集,全部署名紹希」,除了上面作品之外,還多了女校背德者》。跟大業一樣的六本也都採用相同大陸譯本,女校》則是金滿成的女性的風格》(1944,重慶:作家書屋),還是1940年代作品。一直到1992年,遠志出版社也還在繼續出版這些1940年代的大陸譯本。也就是說,台灣讀者所熟悉的紀德風格,其實是以卞之琳為首的1940年代文青風格。




2 則留言:

  1. 台灣還有晨鐘出版紀德的作品,《背德者》(徐冬琳)《遣悲懷》(聶華苓)和仙人掌的《女性的風格》(金滿成)
    有點希望你調查早期的拾穗譯叢,出版的書都品味獨特,翻譯者名字多為兩個字且不重複,感覺假名機率也頗高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金滿成(1900-1971)也是大陸譯者,不知為何仙人掌會以本名出版。照片中紹希的"女校"就是金滿成的"女性的風格"。拾穗譯者多為中油員工,是當初招來台灣建設的外省青年族群,倒沒有抄襲大陸譯本的情形,而是用了大量的筆名。據說是因為每個人都投稿多篇(本來是公司內部雜誌起家),不好意思,所以筆名盛行。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