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3日 星期一

林語堂翻譯卡內基?--又來了

        卡內基? 黑幼龍的那個卡內基訓練,教人如何溝通、訓練口才和領導能力之類的那個卡內基? 林語堂翻譯的? 年代有沒有問題? 
        其實年代是沒有問題的,卡內基的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出版於1936年,林語堂當時人在美國寫書。但我們說過林語堂創作力旺盛,沒有做英譯中,連自己的書都不譯了,更不會譯這種美國通俗勵志書。再說,他總笑美國人過於認真,不會生活,又怎麼可能鼓吹勵志? 也就是說,這本號稱林語堂譯的《勵志教育》,當然不是林語堂譯的。問題是,原來的譯者是誰? 這就要從原作查起。本書號稱史上最暢銷的勵志書籍之一,中文譯本很多,現在最常看到的是《卡內基人際溝通》,其他譯名還包括《人性的弱點》影響力的本質》(以上兩本合起來才是完整譯本)如何贏得友誼和影響力使你成功的書創造影響力》等等,都是譯自同一本書。去年商周還出版了75周年紀念版: 改變一生的人際溝通關鍵法則 : 人性的弱點75周年最新增訂紀念版》,真可說是歷久不衰。
       這本書在抗戰時期就有中譯本,最早中譯本是《處世之道》,1938年在上海出版,是謝頌羔和戴師石兩人合譯。《處世之道》略帶文言色彩,而且刪去了第五編(《處世教育》譯作「寫信妙法」,譯者在序中解釋:

第五編專述書寫函牘之方式。然其篇幅既極簡短,內容亦貧弱寡味,且寫作信函,例多套語,而中西文字,各殊其趣,即加侈譯,亦無甚意義可言,因此我們決意把它刪節,...

由於書信格式慣例差異太大,所以刪去不譯,也是很聰明的作法。謝頌羔是天路歷程的譯者,國內早期沒有署名譯者的天路歷程》都是謝頌羔所譯。






        林良在2008年與張鈞甯對談說過,他在初中時候,讀過卡內基的《處世教育》,對他影響很深。他在回憶錄《永遠的孩子》中也提過這件事,說他從家鄉逃難到香港時,身邊還慎重地帶了這本書仔細研讀。但林良生於1924年,初中大約是1937-1940年之間,他看到是哪個版本呢? 書名為《處世教育》的譯本,目前查到最早版本是1939年由仲淵才和談倫合譯的版本。初版年可能更早,因為1939年6月的版本是五版。看來林良看的應該是仲淵才和談倫的譯本。我最感興趣的是最後一編「怎樣保持家庭快樂」。他先舉出歷史上幾位可怕的太太為例,如拿破崙太太,林肯太太和托爾斯泰太太,說她們不但使丈夫喪失了一切幸福,並且創造了自己一生的悲劇,奉勸夫妻不要爭吵;要討好對方;要注意小節;還記得快去買一本關於性知識的名著來讀。最後還有夫妻習題。例如給丈夫的第四題: 當她因生理關係鬱悶不樂,或性情暴躁時,能夠原諒她並安慰她嗎? 給妻子的第三題: 你平日做菜能夠常常翻新,使你丈夫捉摸不出嗎? 現在看來,好像在看白朗黛漫畫的感覺。
         新陸這本號稱林語堂翻譯的《勵志教育》,內容就是仲淵才和談倫的合譯本,一字不差。這個版本在大陸時期就有抄襲本,1941年署名黃毅翻譯,由重慶的建國書店出版的《處世教育》,與仲淵才和談倫譯本一字不差;又有中國文化服務社版(1941),國風版(1942),文座版(1942)等,都是重慶的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所藏最早版本是文座1942版本。


1958年新陸書局版本,署名林語堂譯,實為仲淵才和談倫合譯的《處世教育

仲淵才和談倫合譯的《處世教育》還有其他抄襲本,如文化圖書公司的這本《處世文粹》(1956)。保留了書名中的「處世」二字,把教育改為文粹;新陸版本則是保留了書名中的「教育」二字,把處世改為勵志,兩個書名正好可以湊出一個真書名。但封面上的「譚倫合譯」是什麼意思? 如果是合譯,怎麼只有一個譯者的名字? (難道跟作者卡內基合譯嗎?);還是譯者叫做「譚倫合」?(真的有書目資料就把譯者寫成「譚倫合」!) 但內封又寫「談倫合譯」,頗有古怪。這個版本有一篇不知何人所寫的序,序中說自己多年來想寫處事方法的書,但力不從心,


             現在看見友人仲淵才和談倫二君,將美國達爾卡納基的處世方法的名著譯了出來,覺                得其中字字珠玉,對於處世待人的方法,闡發無遺,譯筆又是流暢通達,恰足代我了                卻這筆心願。



仲談合譯本有此序,而黃毅本無序;仲談合譯本又找到早於黃毅本的版本,可以確定黃毅本抄襲。另一個證據是上海社會科學研究院出版社2006年新出了《卡耐基處世教育》,譯者就是署名仲淵才。我們不知新陸採用的種子書是哪一本,但可以確定文化圖書採用的種子書一定是激流的仲談合譯本,塗改草率,才會出現「譚倫合譯」或「談倫合譯」這樣的怪事。
        中國人不是老早就有《菜根譚》《朱子治家格言》一類的處世書嗎? 為何這個美國人這種也不過是教人如何應對進退的書,會在中國風行八十年而不衰? 會不會是因為比中國原有的處世書多了夫妻相處之道? 還是這本書反映了當時中國人對於現代生活(或說是美國式生活)的嚮往?還真是令人迷惑的現象啊!



1956年台北文化圖書的《處世文粹》,即仲淵才和談倫合譯的《處世教育》。
封面譯者署名
「譚倫」,內封譯者卻改署「談倫

《處世文粹》的內封頗不合常理,書名由右至左(而且文粹兩字似乎是手寫貼上去的),
作者和譯者卻是由左至右;而且只有一個譯者名字,如何
「合譯」?



1953年大中國的邵萬明譯本,也是譯自同一本書;
但與仲談譯本有顯著的差異,可以確定是另一個譯本



1975年高雄信江出版社的新譯本人性的弱點》,四個月內再版七次,非常暢銷。但出版者與譯者似乎都不知道前面已有好幾個中譯本。原書六編,人性的弱點》只譯出其中的二,三,四編,書中頻頻廣告姊妹篇《影響力的本質》即將出版。看來是把一本書拆為兩本。封面上寫此為人類出版史上第三暢銷書,書背有答案:「本書擁有四億讀者,除聖經及論語之外,無出其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