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2日 星期五

大地:美國作家寫的中國故事,再由日文翻譯成中文

美國作家賽珍珠(Pearl S. Buck) 的代表作The Good Earth (一般譯為《大地》,伍蠡甫譯為《福地》)1932 獲得普立茲獎,賽珍珠又在1938年獲諾貝爾獎,把賽珍珠的名聲推到高峰。但這部由美國作家描寫中國農民的小說,中國讀者的反應卻有點尷尬,畢竟裡面寫的就是中國「荒災的頻仍、農民知識的淺陋、男子的貪鄙吝嗇、女子的卑抑、兵匪共產的威脅、不可勝數的水深火熱」( 伍蠡甫語),難道中國作家寫不出來嗎?伍蠡甫也懷疑作者「有否抱著白色優越的心理」來寫這部小說。另一位譯者由稚吾也說,「平心而論,像這樣一部作品,在純藝術的觀點上,不應當能博得這樣的虛名。」但因為在美國暢銷,還是在1930年代出了好幾個中文譯本,包括伍蠡甫的《福地》和由稚吾的《大地》(啟明,1936)。其中由稚吾的譯本在台灣影響最大,各種未署名或署假名的版本大多是由稚吾本,包括遠景、書華等流通很廣的主流版本。

1982年,東方出版社也出版了一本《大地》,沒有署名譯者。1990年東方大改版之後,署名「林德娜」改寫,每章都加了章名,插圖也全部重繪。雖然東方這套世界少年文學早期大多由日文版轉譯,但《大地》的原作是英文(而不是譯者比較難找的其他歐洲語言),從英文改寫也不無可能。所以我原先也沒有認定這本一定是從日文轉譯的。只是我在日本的圖書館裡找其他童書的日文來源時,倒真的以圖破案,找到《大地》的日文源頭。所以,台灣的小讀者讀到的王龍和阿蘭,其實還經過日本譯者的改寫。美國作家以英文寫的中國故事,先譯成日文,再譯成中文,真是兜了一大圈。

1982年東方出版社的《大地》,沒有署名譯者


東方版的封面取自這張插圖,繪者為齋藤壽夫,1975年集英社版


1975年小尾芙佐譯的《大地》,集英社出版


《大地》的故事平鋪直敘:從王龍娶阿蘭的那天清晨開始敘述,如何去黃家領丫頭、生了兒子、買了黃家的地、飢荒、生了智能不足的女兒、到後來王龍致富、納妾、兒子們的發展等等。沒有什麼勇敢、機智的冒險,也沒有什麼理想(除了一直要買土地的執念)、沒有愛情(只有肉慾)、也沒有感人的親子關係,好像對小孩子沒什麼吸引力吧。但或許是「諾貝爾獎」和「賽珍珠」的名號,居然也出了兒童版。

到底兒童版會改些什麼呢?舉例來說,原作裡王龍的爸爸跟他說,窮人娶老婆當娶大戶人家的丫頭(不要嫁妝),又不要漂亮的,因為“Who has heard of a pretty slave who was virgin in a wealthy house?" (伍蠡甫譯:「臉子好點的卻又要不得,因為早早受了少爺們的糟蹋。」)這句在兒童版就刪掉了,只說「漂亮的女人只知道如何打扮自己,像我們這樣的莊稼人,並不需要這樣的女人」。看來少爺們會糟蹋漂亮丫頭這件事,雖然很普遍(從金瓶梅、紅樓夢到京華煙雲都有),但畢竟兒童不宜,還是得刪掉。

又,雖然內文強調阿蘭不美,但到了日本插畫家筆下,其實還是蠻美的。


日本畫家筆下的阿蘭其實還蠻美的,王龍也頗為健壯

  

東方版也採用了這張圖,但改為黑白的

在人物介紹中,也有幾個奇特的地方。一個是說王龍「以田事為樂」。王龍是貧農,種田是不得已的吧!如果沒有選擇,還能說「以XX為樂」嗎?另一個地方是說他在成為大地主之後,「雖然有一段期間曾誤入歧途」,這句話也有點好笑。誤入歧途?是說他沈迷於女色,娶了小老婆的事嗎?這可以用「誤入歧途」來解釋嗎?看起來主角光環還是有點沈重啊,改寫者努力幫他說好話,既「以田事為樂」,又「始終沒有忘記對大地的熱愛」。






結論:東方出版社林德娜改寫的《大地》,其實並不是從英文翻譯的,而是譯自小尾芙佐的日文版。更有趣的是,東方版還有簡體字版,2013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向東方購買了版權,出了簡體字版,改寫者照樣署名林德娜。所以這個中國的故事,先是透過美國作家賽珍珠、再經過日本譯者小尾芙佐和台灣譯者林德娜,才呈現在中國讀者的眼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