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5日 星期六

短命的台灣省編譯館(1946-1947)

        台灣省編譯館是戰後台灣第一個官方的編譯機構,直屬於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1946年8月成立,館長是許壽裳,為行政長官陳儀的同鄉,都是浙江紹興人。許壽裳邀請了同為魯迅好友的李霽野來台擔任名著編譯組主任,計畫短期內出版五百種世界名著,「以提升國民文化水準」。根據蔡盛綺〈戰後初期台灣的圖書出版--1945-1949〉一文,該組出版了李霽野譯《莪默詩譯》、《四季隨筆》、李竹年譯《我的學生生活》、劉文貞譯《鳥與獸》、劉世模譯《伊諾克亞敦》、金瓊英譯《價值論》、《美學的理想》、謬天華譯《論語今譯》。」八種。」但林耀樁在《錢鍾書與書的世界》一書中卻說,只有在1947年1月出了李霽野的《四季隨筆》,其他待印書另有五種,來不及出版,包括劉文貞的《鳥與獸》

四季隨筆封底列出六本書目,但二到六都是待印。
譯者跋寫於一九四六年十二月,實際出版是次年一月

        到底是出了八種,還是只出一種? 其實只要找出劉文貞的 《鳥與獸》,事情就很清楚了: 事實上這套書並沒有出足八種,也不是只出一種,而是出了兩種。以下是相關的時間表:

             1946/10  李霽野與劉文貞夫婦抵台
             1947/1    出版李霽野的《四季隨筆》
             1947/2    二二八事件
             1947/5    裁撤長官公署,台灣省編譯館隨之解散
             1947/6    出版劉文貞的《鳥與獸》
             1948/2     許壽裳在台大宿舍被暗殺
             1949/4     李霽野,劉文貞夫婦匆促離台返大陸         

李霽野一九四六年十月才抵台,怎麼十二月就能譯完《四季隨筆》?其實他在重慶北碚就已經譯完了,只是把稿子帶來台灣,用日譯本校注後在台出版。
        
為什麼台灣省編譯館五月解散,六月還能出版《鳥與獸》?想來應該是五月間書已印好,只是版權頁印上六月。至於其他幾本待印書籍,就真的沒有出版機會了。所以這個名著編譯計畫,最後只成就了李霽野夫婦,各出了一本書,各印行2000冊。其他幾位譯者,劉世模在二二八事件中被捕;李霽野的學生金瓊英也回大陸去了,是雲南大學教授;李竹年(李何林)也在許壽裳遇害後逃回大陸。也就是說,本來想轟轟烈烈翻出五百種世界名著的大計,不想遇到政治問題,死的死,逃的逃,做鳥獸散,最後只出了兩本。一群好友只有臺靜農留在台灣,成了名師。

《四季隨筆》在台灣還蠻流行的,後來以不署名或署假名的方式出了好多版本;李霽野戰前翻譯的《簡愛》,更是戒嚴期間被盜版最多次的小說。但太太劉文貞的這本《鳥與獸》,雖然有老公李霽野的序,但也許出版時機不對,後來也沒有見到盜版;大陸也沒有見到其他版本。這是一本描述鳥類和動物的散文集,作者William Henry Hudson(1841-1922)是出生於阿根廷的美國人,喜好賞鳥,這本《鳥與獸》是從他多本書中選出的文章合集。根據李霽野的序,這本書和《四季隨筆》一樣,都是抗戰期間翻譯的。又,劉文貞是李霽野在天津女子師院的學生,李霽野為了這段師生戀,還被迫辭去天津師範教職。因有此背景,李霽野還在序中提到「此書經我校改」,擺出老師的譜,為愛妻掛保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