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5日 星期三

維爾奴=威尼=萬那=維勒=法奴=魏爾恩=凡爾納

剛看到這本書書名時,差點以為是海底總動員。海天多半是假名,但尼摩船長是誰?維爾奴又是誰?翻開內頁瞧瞧,咦,這不就是法國科幻小說家凡爾納(Jules Verne)的《海底兩萬里》(Vingt mille lieues sous les mers)嗎?果然用《海底兩萬里》去查,很快就破了案: 抄的是1961年曾覺之翻譯的《海底兩萬里》,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曾覺之(1901-1982)是留法的,巴黎大學博士,中法大學及北京大學教授,想來不須轉譯,應該是從法文翻譯的;但手上這本1971年高雄三信出版的「海天」譯本,卻在版權頁上印了英文書名Twenty Thousand Leagues Under the Sea,彷彿是要以英文取信讀者這是新譯本。的確早年台灣譯者以英文為多,法文譯者非常有限,因此法文小說抄襲大陸譯本的情況比英文小說還要嚴重。曾覺之的譯筆流暢,也沒有年代問題,讀來十分舒服;只是沒想到台灣居然這麼快就可以拿到1961年的"匪書"出版。看來兩岸即使在1960和1970年代,往來也是很密切呢。 
      凡爾納從清末開始就深受中國讀者喜愛,1900年就有女譯者薛紹徽翻譯的《八十日環遊記》出版,魯迅也從日譯本轉譯了《月界旅行》等書。但他的名字到底怎麼唸,可是個大問題。薛紹徽取的名字是房朱力士」,是依照晚清命名規範,以」為姓,朱力士」為名;梁啟超叫他焦士˙威爾奴」(原來我們的維爾奴是從梁啟超來的),包天笑叫他迦爾威尼」,魯迅根本把作者的國籍和名字都弄錯了,把作者寫成「英國威男」,還有一大堆奇奇怪怪的名字,像是「尤里˙萬那」(有點原住民味道)朱勒˙法奴朱利斯˙伯尼「魏爾恩「范爾納維勒等不一而足,也有人把姓和名顛倒了,翻成「凡爾納˙朱爾。名作家的名字譯音這麼不一致的,其實很少見,只能怪他的名字真的太難唸了吧。



1971高雄出版的尼摩船長,即曾覺之譯的海底兩萬里(1961,北京: 中國青年)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