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早年反共抗俄,俄國文學大多用1949年前譯本,不署譯者名字。反共文學在中國是禁書,沒有中國譯本可抄,所以反共文學總該自己譯了吧! 可惜這本反共文學名著也還是抄來的,抄的是香港版本。香港版本《齊伐哥醫生》是齊桓和許冠三合譯,1959年自由出版社出版。台灣五洲版本改書名為《齊瓦哥醫生》,封面上大字寫著「洪兆芳教授」編譯,1965年出版。雖然寫的是編譯,但除了正文以外,連「作者小傳」和「譯者的話」都照抄不誤。一開始發現這本是抄的,就是因為在「作者小傳」和「譯者的話」中出現破綻。
作者小傳寫著:「波里斯•巴斯特納克於一八九O年在莫斯科出生,現今已屆七十高齡,看上去像一個農夫」。但五洲版本出於1965年,作者巴斯特納克已於1960年過世,顯然是沒有注意到時間問題。
譯者的話有一段:「第一部的四章,以及附錄是齊老先生的手筆」。但一來譯者只署名洪兆芳一人,齊老先生不知何人;二來五洲版根本沒有附錄。對照香港原版,附錄是「尤利•齊伐哥的詩」。而且原版的譯者的話只說「齊桓先生」,並沒有說是「齊老先生」。到底哪個譯者年紀比較大呢?
許冠三是史學家,曾任教台大、港大、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退休後定居美國,2004年曾因香港中文大學未經其同意,就將其著作《新史學九十年》授權湖南岳麓出版社出簡體字版而控告中文大學。當時新聞寫他「年逾八十」,推估應出生於1920年代。齊桓本名孫述憲(1930- ),廣州人,南開大學畢業,1950年後移居香港,為香港作家。他弟弟孫述宇教授(1934- )是香港中大翻譯系的創辦者。所以看起來許冠三較長,不可能稱齊桓為「齊老先生」,五洲的編輯猜錯了。倒是「洪兆芳教授」查無資料,也不意外就是了。只是為什麼要特別聲明是教授呢?令人納悶。
1979年遠景世界文學全集所收的《齊瓦哥醫生》,署名「黃燕德」譯,其實是根據齊桓和許冠三合譯的《齊伐哥醫生》略做修改的。如下段:
齊許譯本:
季夏夫人的丈夫遺下了他的積蓄給她,本來在漲價的股票現在卻開始跌價了。為了免得坐吃山空,並且找點事情幹幹,她買下了一間小店子,就是靠近凱旋門的列費次卡雅縫衣店;她從列費次卡雅的繼承人那兒把店子接了過來,連帶那店子的名氣、顧主、縫工和學徒們一應俱全。(2-1)
......
他們的母親就是這種心理的活榜樣。季夏夫人是個三十五歲左右的金髮胖女人,她是不時心驚肉跳而且顯得很可笑的。她膽小如鼠而且特別怕男人。由於恐懼和慌亂所致,她只有不斷地從一個情夫轉移到另一個情夫那裏去。(2-2)
「黃燕德」譯本:
琪夏夫人的丈夫遺下了他的積蓄給她,但本來在漲價的股票現在卻開始跌價了。為了避免坐吃山空,並且找點事情幹幹,因此她買下了一間小店,就是靠近凱旋門的列費次卡亞的縫衣店;她從列費次卡亞的繼承人那兒把店鋪接過來,連帶那店鋪的名氣、顧主、裁剪師和學徒們一應俱全。(2-1)
......
他們的母親就是這種心理的活榜樣。琪夏夫人是一個三十五歲左右的金髮胖女人,她不時心驚肉跳,顯得很可笑。她膽小如鼠,並且特別怕男人。由於恐懼和慌亂,她只好不斷地從一個情夫轉移到另一個情夫那裏去。(2-2)
兩個譯本的差距很小,可以明顯看到修改的都是小地方,至於「坐吃山空」、「一應俱全」、「活榜樣」、「心驚肉跳」、「膽小如鼠」這些用語都完全一致。但到了1992年遠景才改署「黃燕德校訂」。但湖南文藝2012年引進簡體字版《日戈瓦醫生》時,又變回「黃燕德譯」。書商還大打廣告:「著名翻譯家黃燕德經典譯本內地首次出版」,還有些大陸網友稱讚黃燕德的譯筆,說想多認識這位台灣譯者,真是讓我有點汗涔涔了。黃燕德(1950- )筆名林雙不, 是有名的作家。但是否當年也在遠景的利誘之下,答應了這個工作: 明明只是修改,卻當作自己的譯作發行? 就像楊澤「翻譯」的《窄門》一樣? (關於楊澤事件,請見 http://tysharon.blogspot.tw/2013/10/blog-post_26.html) 這樣看來,遠景還真是壞人名節啊!(關於遠景,請見http://tysharon.blogspot.tw/2013/04/blog-post_8276.html)
1950年代的香港好熱鬧,既有左派出版社繼續引進大陸作品,又有反共文學。台灣1970年代流行的《一九八四》是香港譯者手筆(http://tysharon.blogspot.tw/2013/05/195727.html),《齊瓦哥醫生》也靠香港譯者。原來香港才是真正的反共重鎮啊!
作者小傳寫著:「波里斯•巴斯特納克於一八九O年在莫斯科出生,現今已屆七十高齡,看上去像一個農夫」。但五洲版本出於1965年,作者巴斯特納克已於1960年過世,顯然是沒有注意到時間問題。
譯者的話有一段:「第一部的四章,以及附錄是齊老先生的手筆」。但一來譯者只署名洪兆芳一人,齊老先生不知何人;二來五洲版根本沒有附錄。對照香港原版,附錄是「尤利•齊伐哥的詩」。而且原版的譯者的話只說「齊桓先生」,並沒有說是「齊老先生」。到底哪個譯者年紀比較大呢?
許冠三是史學家,曾任教台大、港大、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退休後定居美國,2004年曾因香港中文大學未經其同意,就將其著作《新史學九十年》授權湖南岳麓出版社出簡體字版而控告中文大學。當時新聞寫他「年逾八十」,推估應出生於1920年代。齊桓本名孫述憲(1930- ),廣州人,南開大學畢業,1950年後移居香港,為香港作家。他弟弟孫述宇教授(1934- )是香港中大翻譯系的創辦者。所以看起來許冠三較長,不可能稱齊桓為「齊老先生」,五洲的編輯猜錯了。倒是「洪兆芳教授」查無資料,也不意外就是了。只是為什麼要特別聲明是教授呢?令人納悶。
1979年遠景世界文學全集所收的《齊瓦哥醫生》,署名「黃燕德」譯,其實是根據齊桓和許冠三合譯的《齊伐哥醫生》略做修改的。如下段:
齊許譯本:
季夏夫人的丈夫遺下了他的積蓄給她,本來在漲價的股票現在卻開始跌價了。為了免得坐吃山空,並且找點事情幹幹,她買下了一間小店子,就是靠近凱旋門的列費次卡雅縫衣店;她從列費次卡雅的繼承人那兒把店子接了過來,連帶那店子的名氣、顧主、縫工和學徒們一應俱全。(2-1)
......
他們的母親就是這種心理的活榜樣。季夏夫人是個三十五歲左右的金髮胖女人,她是不時心驚肉跳而且顯得很可笑的。她膽小如鼠而且特別怕男人。由於恐懼和慌亂所致,她只有不斷地從一個情夫轉移到另一個情夫那裏去。(2-2)
「黃燕德」譯本:
琪夏夫人的丈夫遺下了他的積蓄給她,但本來在漲價的股票現在卻開始跌價了。為了避免坐吃山空,並且找點事情幹幹,因此她買下了一間小店,就是靠近凱旋門的列費次卡亞的縫衣店;她從列費次卡亞的繼承人那兒把店鋪接過來,連帶那店鋪的名氣、顧主、裁剪師和學徒們一應俱全。(2-1)
他們的母親就是這種心理的活榜樣。琪夏夫人是一個三十五歲左右的金髮胖女人,她不時心驚肉跳,顯得很可笑。她膽小如鼠,並且特別怕男人。由於恐懼和慌亂,她只好不斷地從一個情夫轉移到另一個情夫那裏去。(2-2)
兩個譯本的差距很小,可以明顯看到修改的都是小地方,至於「坐吃山空」、「一應俱全」、「活榜樣」、「心驚肉跳」、「膽小如鼠」這些用語都完全一致。但到了1992年遠景才改署「黃燕德校訂」。但湖南文藝2012年引進簡體字版《日戈瓦醫生》時,又變回「黃燕德譯」。書商還大打廣告:「著名翻譯家黃燕德經典譯本內地首次出版」,還有些大陸網友稱讚黃燕德的譯筆,說想多認識這位台灣譯者,真是讓我有點汗涔涔了。黃燕德(1950- )筆名林雙不, 是有名的作家。但是否當年也在遠景的利誘之下,答應了這個工作: 明明只是修改,卻當作自己的譯作發行? 就像楊澤「翻譯」的《窄門》一樣? (關於楊澤事件,請見 http://tysharon.blogspot.tw/2013/10/blog-post_26.html) 這樣看來,遠景還真是壞人名節啊!(關於遠景,請見http://tysharon.blogspot.tw/2013/04/blog-post_8276.html)
1950年代的香港好熱鬧,既有左派出版社繼續引進大陸作品,又有反共文學。台灣1970年代流行的《一九八四》是香港譯者手筆(http://tysharon.blogspot.tw/2013/05/195727.html),《齊瓦哥醫生》也靠香港譯者。原來香港才是真正的反共重鎮啊!
1959年香港自由出版社的齊伐哥醫生 |
1965年台北五洲的齊瓦哥醫生是抄襲齊桓和許冠三合譯本 1979年遠景署名黃燕德譯的《齊瓦哥醫生》,是根據齊桓和許冠三合譯本稍作修改 |
齊伐哥醫生兩位香港譯者已先後去世,孫述憲先生(1930-04-19至2018-01-18),許冠三先生(1924-2011)
回覆刪除多謝告知!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