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81年裕泰的《郎心狼心》,也是鍾憲民譯的《人間悲劇》(1947) |
http://tysharon.blogspot.tw/search/label/%E7%BE%8E%E5%9C%8B%E6%96%87%E5%AD%B8
裕泰版的封底 |
「葉富興」譯本:
一個仲夏的黃昏,在美國一個居民約四十萬的城市的商業中心區裡,一條寬闊的大街上,行進著一小隊人,有一個大約五十歲的男子,身材矮胖結實,一叢蓬髮突出在黑帽外邊,其貌不揚,是一個無足輕重的人物。他手裡提著一架小風琴,身旁是一個比他少五歲光景的婦人,身材較高,結實有力,相貌服裝平常無奇,舉止不很自然。
鍾憲民原譯:
一個仲夏的傍晚,在美國一個居民約四十萬的城市的商業中心區裡,一條寬闊的大街上,走著一小隊人。一個男子大約五十歲,身材矮胖結實,一叢蓬髮突出在黑帽外邊,其貌不揚,是一個無足輕重的人物。他手裡提著一架小風琴,身旁是一個比他年輕五歲光景的婦人,身材較高,結實有力,相貌服裝都平常,舉止不很自然。
明顯可以看出「葉富興」只是把鍾譯稍作修改而已,其實改的也不怎麼高明。不過裕泰是到目前為止,唯一看到有稍作修改的譯本,其他各譯本,從1950年代的兩種新興版本(《一個亞美利加的悲劇》和《郎心如鐵》,署名「顧隱」譯),到1960年代北一的《人間悲劇》(署名劉明遠譯),到1980年代的《郎心如鐵》,都是一字未改。
1969年北一的《人間悲劇》,是唯一採用鍾憲民原譯書名的版本 |
1952年新興的《一個亞美利加的悲劇》,署名「顧隱」譯,即鍾憲民譯本 |
新興1954年版本,書名《郎心如鐵》,封面已毀損,但書內有註「本書封面承美國派拉蒙影業公司供給」,應該是用劇照作為封面 |
鍾憲民是下落成謎的譯者。我們查到他出生於1908年,浙江崇德人,活躍於1930、1940年代,譯作自1920年代末起散見於《小說月報》、《文學週報》、《文藝月刊》、《矛盾月刊》,會世界語,譯介俄國、英國、美國、德國、波蘭、匈牙利、奧地利等多國作品。像是波蘭作品《孤雁淚》(Marta)就是他從世界語翻譯成中文的。1949以後應該人在台灣,1950年8月在台灣曾出版了一本《英遜皇愛德華自傳》,最晚見到他的名字是1957年的《匈牙利作家看匈牙利革命》,這裡12位譯者幾乎個個都是著名學者,唯一下落不明的就是鍾憲民,完全查無1957年後的資料,非常詭異。國內流傳的另外兩部德萊塞作品也都是鍾憲民譯本: 1946年上海建國書店出版的《嘉麗妹妹》(Sister Carrie) 和1947年上海教育書店出版的《天才夢》(The Genius)。這兩本書在1950-1960年代,台灣的明華和大中國等出版社還署鍾憲民的名字,也可間接證明他當時可能還在台灣;但遠景1979年用「黃蓉」之名修改鍾譯,改書名《嘉莉妹妹》之後,再刷多次(桂冠到2000年還在出「黃蓉」譯本),鍾憲民這個譯者名字似乎逐漸為人淡忘。如果他真在台灣,這些林林總總的假名,包括「顧隱」、「劉明遠」、「黃夏」、「葉富興」、「黃蓉」,和一堆不署譯者的《孤雁淚》,又是怎麼一回事? 也未免太不給鍾老先生面子了吧! 戒嚴時期,德萊塞一共有四部小說的中譯本在台灣流傳,鍾憲民就譯了三部;卻不見有人研究過這位譯者。鍾憲民的譯筆和傅東華有點類似,都很好看。
1947年鍾憲民譯本 |
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GRFPDwAAQBAJ&pg=RA3-PA23&dq=%E9%8D%BE%E6%86%B2%E6%B0%91&hl=en&sa=X&ved=0ahUKEwj_tP3Tm9_aAhWCrFkKHWSjDKsQ6AEIcDAL#v=onepage&q=%E9%8D%BE%E6%86%B2%E6%B0%91&f=false
回覆刪除从《自由中国》上文章所述,钟宪民1951年确在台湾无疑。
是的,至少到1957都還在台灣。之後卻人間蒸發,音信全無。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