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7日 星期三

三十幾年還沒落幕的大戲—千面女郎


千面女郎(ガラスの仮面)日本漫畫家美內鈴惠的作品,從1976年開始連載,至今仍未完,20129月發行日文版第49集,讓眾多漫畫迷從少女等到熟女,還是不知道最後紅天女要由譚寶蓮還是白莎莉來演出。
這部漫畫描寫純樸的女孩譚寶蓮熱愛表演,偏偏遇上明星世家,又美又有錢又天資過人的對手白莎莉;兩人競爭多次,勝負未定,還要等重病纏身又毀容的天才老師阮玉冰做最後的裁決。加上已有完美多金未婚妻的情人秋俊傑,到底情定何方
但這部分的情節只到1998年的41集。隔了六年,2004年出版的42集開始,書名改為《玻璃的假面》不說,裡面的角色全變了:譚寶蓮」變成「北島麻亞」;對手「白莎莉」變成「姬川亞弓」;老師「阮玉冰」變成「月影千草」;情人「秋俊傑」變成「速水真澄」。41集結尾秋俊傑叫了一聲「寶蓮」,42集的首頁他改叫「麻亞」,讀者還得自行配對轉換。會造成這樣的混亂局面,其實還是因為漫畫家實在畫太久了,以至於翻譯規範都改變了。早期的翻譯非常本土化,「秋俊傑」好像瓊瑤小說裡的名字,「白莎莉」讓人想到七O年代的美麗主持人白嘉麗,「阮玉冰」的悲劇色彩是不是有點像阮玲玉但時過三十年,現在沒有人這樣翻譯了,從書名就開始直譯(ガラス是日語的外來語,即glass,玻璃也;仮是假的,仮面即日語的面具,台灣字面直譯為假面,大陸則譯為面具)人名也都恢復日文人名,讓讀者可以想像他們其實是日本人。
這部漫畫除了見證翻譯規範的轉變之外,裡面演出的話劇劇目也和翻譯脫不了關係。「茶花女」、「小婦人」、「乞丐王子」、「咆哮山莊」、「仲夏夜之夢」等,都是歐美文學翻譯改編的話劇,可見這些作品如何深入日本文化,已經變成日本人的文化資產了。
劇場也是這部少女漫畫之所以特殊的原因之一。貧富差距、俊男美女、勵志向上這些通俗成份之外,兩位女主角對表演藝術的執著和體悟,也在少女漫畫中少見。因此演員劉若英曾說自己頗受千面女郎》啟發,相信因此而嚮往劇場的讀者就更多了。
同時期另一部亦未完的少女漫畫《尼羅河女兒》,近年除了書名改為直譯《王家的紋章》之外,似乎內文沒有像千面女郎》這樣經歷劇變。大概是因為原來女主角就是金髮的美國女孩,所以以前就沒有取過本土人名,一直都叫凱羅爾,而男主角是埃及王曼菲士,也不可能叫做秋俊傑,所以也沒有受到翻譯規範改變的影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