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9日 星期五

少見的西班牙語漫畫:娃娃看天下


作家三毛譯自西班牙文的漫畫《娃娃看天下瑪法德的世界》,在台灣最早是由遠流出版公司於19761977年間推出,一共出版了六集。封面三毛的名字下面有「譯自撒哈拉沙漠」字樣,提醒大家這位七O年代紅遍台灣的明星作家,這時還跟西班牙老公荷西甜蜜地住在撒哈拉沙漠。
《娃娃看天下》原名Mafalda是阿根廷漫畫家季諾Quino,本名Joaquín Salvador Lavado, 1932- 所繪,前後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幾份報刊上連載,後來也在西班牙的報紙上連載。連載期間從1964年到1974年,後來結集出版了十一冊單行本,在歐洲相當風行,有十幾種語言的譯本。根據三毛的序言,她是在1974年,她先生荷西在沙漠中的小文具店買到的,後來他們倆都迷上了這套書,因此在遠流的邀約之下,兩人合作譯成中文出版。遠流版的末頁,畫了一個書中人物馬諾林站在台上發言,說:

瑪法達要我代表大家念感謝的話:『感謝三毛老師教我們說中國話,遠流出版社替我們打扮,陳伯母替我們取一個響亮的書名,駱主編替我們發新聞,這樣使我們有幸認識許多中國的好朋友,使我們以後每個月能再來一次。

1970年代的台灣還在戒嚴期間,這裡所謂「中國的好朋友」自然是指台灣讀者,不是大陸讀者。三毛在1980年皇冠版的「又見娃娃」一文中也回憶了當年翻譯的情況:

記得那時候,幾乎有幾個月的時間,荷西與我吃了晚飯,熄了家中大半的燈火,只留著一盞桌上的小檯燈,照著溫暖而安靜的家,我捧出了你們的故事,跟荷西相視一笑說「又做功課了!」這便一同念著每一個格子中的你們,看你們又說了什麼事,又換了哪一件衣服? 想出一句又一句中文,苦心的把你們教到會講。

這部漫畫畫風可愛,但內容卻不是給孩子看的,有不少是諷刺時政,或是反對主流價值觀的。因此遠流特地在書背上印上一行「給大人看的漫畫書」。例如瑪法達要上幼稚園的前一天,媽媽擔心她不肯上學,她就跟媽媽說:「媽媽,知道吧!我喜歡去進幼稚園,將來再念很多書,免得我變成像妳一樣平庸又空洞的一個女人!」或是她跟一心想做少奶奶的蘇珊娜說:「除了做母親之外,女人還可以再進一步做其他的事!」蘇珊娜說:「有道理啊!」下一格則是蘇珊娜說:「明天開始,我就去學打橋牌。」這自然都是在嘲諷中上層階級的家庭主婦。書中也常提到越戰、飛碟、罷工、通膨、媚外等非兒童熟悉的話題,再加上事過境遷,許多讀者都提過這套漫畫並不像三毛寫的那麼易懂。
三毛在1977年的第六集結尾附上一篇「譯後記」,說明自己主張要把許多無法直譯的字,「自作主張的替它改為我國的俗語」,並舉例說書中娃娃們互稱「小炸馬鈴薯片」,她改為「小土豆」。我以前看到這個稱呼,腦中浮現的都是一個個「小花生」的形象,後來才知外省人稱馬鈴薯為土豆。時代問題也很有趣。第一集的一個重點就是瑪法達希望她爸爸買一台電視機,但他爸爸說電視會扭曲小孩子的正常心理而堅持不肯。雖然類似的親子衝突現在也存在,但也可以感受到這部漫畫的年代久遠。還有一次菲力普在玩溜溜球(yo-yo),瑪法達問他那是什麼東西,菲力普說”yo-yo”,但因為西班牙文的yo就是「我」的意思,瑪法達以為他說的是「我我」,所以就罵他「自私自利的傢伙」。三毛的翻譯是「要要」,當時還勉強可行;但因為現在溜溜球已經風行多年,中文名稱也固定了,這個翻譯策略就行不通了。還有些狀聲詞和背景圖片的西班牙文沒有譯出來,不懂西班牙文的讀者實在不易了解。但西班牙在台灣屬於冷門語種,居然在1970年代就引進這套漫畫,而且銷售量相當驚人。皇冠在1980年開始接手,1989年已出到24版,2005年還推出四十周年紀念版,實與作家三毛的關係最大。
三毛本是作家,譯作只有這套漫畫和三本朋友丁松青神父的書,不過在翻譯史上還得再記她一筆功績: 遠流的克莉絲蒂推理小說集,也是三毛引進的。她自己沒有翻譯克莉絲蒂,但這位謀殺天后能在台灣讀者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也是三毛的功勞最大。
        1979年荷西意外身亡,1980年皇冠重出全套「娃娃看天下」,三毛在序言「再見娃娃」中說,重出的目的只是想「做為荷西與我的一個紀念」,又說「我的孩子們,再見到你們,我雖然歡喜,我卻悄悄的背過了臉去,不敢跟你們打招呼,因為怕自己眼淚盈眶, 因為今日的三毛已不是你們過去認識的那一個人了….」相當哀傷感人。


2 則留言:

  1. 丁松青的幾本書評價怎麼樣?
    這套書娃娃看天下,好像不太好買。季諾的東西還是挺好玩的

    回覆刪除
  2. 丁神父的書還沒看過,改天找來看看。
    遠景版的不好買,圖書館有。皇冠版的比較容易買到。

    回覆刪除